合肥一中“百岁”同学录“回家”
应对春运雾霾,路政“先行”
能见度低于50米,管制分流
下一篇4 2013年1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肥一中“百岁”同学录“回家”
李鸿章侄孙是“校董”,中国最后一位晚清秀才也在其中
金爱诚 聂耀宗 记者 李皖婷 文/图
 

时间退回到1908年。庐州中学堂的办公室里,教员吉城正认真往纸上誊写着什么。“名誉监督李国松、李国筠,坐堂监督张文运,学生鲁邦瞻、蔡有纯、娄道仁……”《庐州府官立中学堂己酉年同学录》,吉城给同学录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2013年,这份同学录的纸张早已发黄,吉城也已故去,子孙、弟子在整理他的遗物时,看到了这七张同学录。斯人已去,拂去历史的尘埃,在外漂泊了105年的珍贵史料,终于回家了。

已故教员珍藏手写同学录

故事还要从合肥一中校长办公室12月15日接到的一个电话说起。

“我的曾祖父是吉城,曾经任职于庐州中学堂,老先生故去后,家人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七张清末民初年间留下的《宣统庐州中学堂同学录》,想捐献给合肥一中。”

来电者是吉城的重孙子吉家林,他所说的《宣统庐州中学堂同学录》,就是1908年由吉城亲手写下的。

庐州中学堂是合肥一中的前身,于1902年创办,原先是庐阳书院,李鸿章嗣子李经方返乡,在庐阳书院的基础上设立庐州中学堂并亲任堂长,同时礼聘合肥名士张文运为坐堂监督,邀侄子李国松、李国筠当掏钱的名誉监督,又请来几位留过洋的青年讲授自然科学和外语。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吉城就是其中一位教员。

闻讯后,合肥一中立即派专人前往江苏东台吉家林的家中,取回了同学录,这也是合肥一中现存最早的史料。

100多年前学校就有外教

“名誉监督李国松,字健甫,三十四岁,合肥籍,住城内东门大街;名誉监督李国筠,字斐君,三十二岁,合肥籍,住城内东门大街;坐堂监督张文运,字子开,四十七岁,合肥籍,住城内德胜门大街……”“105岁”的同学录中共记载了22位监督、教员和84位学生的信息,由小楷认真誊写,不仅有师生的姓名、年龄、籍贯,还有家庭住址,甚至求学期间寄居何处都认真标明。

“李国松、李国筠相当于学校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张文运就是教务主任。”合肥一中校长陈栋轻轻翻动着已经有些破损的同学录,“你看这里有个‘卜美恩’,籍贯写的是英国伦敦,可见100多年前就已经有外教来教课了。”

班上学生成为“最后秀才”

在84位学生中,“鲁邦瞻”这个名字显得尤为醒目。“鲁邦瞻,字望严,十七岁,巢县籍,寄居合肥城内小东门三牌楼旁”,同学录里这样记载。

光绪三十年不满十二周岁的鲁邦瞻参加了中国最后一届科举考试,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秀才。1992年鲁邦瞻100岁时曾接受采访,他也成为中国最后一位在世的晚清秀才。

光绪三十四年至宣统元年,吉城在庐州中学堂任教时,鲁邦瞻是他所教学堂甲班的学生,吉城在日记中提到鲁邦瞻时,称他“年幼气清,尤可喜也”。

据了解,吉家林目前正在整理吉城在庐州中学堂任教时的日记,整理完毕后也将赠给合肥一中。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