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限号”给“九龙治霾”提了个醒
非常道
微声音
假记者背后的冷思考
下一篇4 2013年1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乌龙限号”给“九龙治霾”提了个醒

□房清江
 

22日晚,天津市环保部门发布Ⅲ级(黄色)重污染天气预警,同时附有长微博,明确提出从23日零时起按照日期末尾数确定限行尾号。随后,有关政务微博纷纷转发,但引来不少网民吐槽,质疑连夜通知限行给市民带来不便。然而,仅仅经过几个小时后,天津交管部门却宣布限号政策暂不执行。(12月23日新华网)

发生在天津的这起“乌龙限号”事件,从初试行的角度观之,没有经验、时间仓促,似乎可以理解。然而,综观事件的始末,不能不说政府应对重污染天气,尚缺少成熟可操作的机制来统筹时间与效率。

首先是预警准确性与及时性打了折扣。环保部门信息发布迟缓,19点22分由部门官方微博发布,作为应急起动的信号,无法给后序的启动赢得时间,政府相关机构已经下班,同时留给公众了解知情的时间也不够。其次是应急启动缓慢。此次预警的启动并未走官方途径的“后台程序”,预警徒有信息、没有“信号”,机构响应滞后于民间的反应,显得被动自是必然。第三是宣传的方式单一。从天津这次预警信息的发布来看,不仅留给宣传的时间不多,方式也显单一,差不多都是在发微博,尽管快捷,但覆盖的层面还是不够,有更多的群体还非微博的受众。

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如果强行执行限号可能会引发不必的混乱,从这个层面上考虑交管部门暂不执行限号,其实是无奈中的明智选择。“乌龙限号”对天津来说是个教训,对其他的地方来说也是一个提醒。应对雾霾极端天气,并不能停留在一纸应急预案之上,要把分散在各职能部门上的责任与任务,由一个信息与指令串起来,环保、城管、教育、宣传、公安该如何做,必须多长时间完成响应,以及从预警到响应的程序与控制都该有细致的规范,力争科学准确,力戒在一个信息下“九龙治霾”,各自为阵,形似而神散。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