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六安:青山绿水的幸福密码
2013年1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皖西六安:青山绿水的幸福密码

记者 刘海泉 文/图
低保户通过惠民“一卡通”领到低保
清澈的水和人们的笑声相互辉映
青山绿水的六安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六安的、老区人民的。”立足红色土地,致力绿色发展;实现金色梦想,这是六安市委书记孙云飞关于中国梦的六安表达。

近年来,一方面抢抓机遇,立足红色土地求发展,一方面不盲求金山银山,敢于向污染企业说不,留住青山绿水,实施科学发展,切实保障民生,皖西六安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密码。

丰厚底蕴 加政策机遇成投资沃土

中国诗经学会、屈原学会会员鄢化志先生曾作《六安赋》:壮哉六安,皖西雄关。六安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纵横境内的312、206、105三条国道,合九、宁西、沪汉蓉、阜六4条铁路,已建和在建的沪陕、沪蓉、济广、合淮阜、合界和济祁6条高速公路使得六安成为全国陆路交通枢纽城市。

文明六安,邈矣绵长。4000多年前,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皋陶在这里开启了中国司法之先河,这里曾是皋陶后裔封地;2000多年前,楚国迁都寿春,留下了强大楚国最后的足音。

秀焉六安,地美景妍。六安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2%,境内6大水库积蓄了70亿立方米II类以上优质水源。中心城市滨水、绿色、人文特色突出,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光荣六安,将军摇篮。1923年成立的小甸集特支是安徽最早的党组织,1929年组建了鄂豫皖边区最早的红色武装,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这里有30万儿女为国捐躯,走出了洪学智、皮定钧等108名开国将军,享有“将军摇篮”的美誉。

庶兮六安,风物淳善。中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名扬遐迩,皖西白鹅及羽绒称甲天下,霍山石斛居中国九大仙草之首。霍邱铁矿远景储量达30亿吨,全国第五;金寨钼矿钼金属探明储量260万吨以上,亚洲第一。

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势头不断增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合肥经济圈、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又好又快发展等多重政策机遇叠加六安,随着交通条件的大幅改善,六安市的资源、生态等优势更加凸显,正成为中部地区一方投资兴业的沃土。

青山绿水加生活改善酿就真幸福

六安拥有世界七大人工水利工程之一的淠河总干渠,是六安、合肥、淮南、蚌埠及沿渠1300多万人的“大水缸”。

“现在的新淠河,水是碧绿碧绿的。 ” 叶同清,这位住在淠河总干渠边上的中年汉子,对这条母亲河了如指掌。10年前,一支千余条船组成的庞大船队,上万名船民,一年四季,吃、喝、拉、撒、睡全在船里,水面上经常漂着各种各样的垃圾。

“这样的水怎么能喝? ”2002年以来,六安市先后斥资10亿元,将船民请上岸、安置好,关停了库区数十家污染企业,同时,又投资10.5亿元,植树、造绿、建园。如今市民出行,500米内就能到达一处公园。短短几年,总干渠城区段实现了华丽转身,并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环境就是财富,生态就是民生。”在六安市委书记孙云飞看来,保护环境,不能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绿色发展,必须惠及万千百姓。

2012年2月,六安市获得我国城市园林绿化领域的最高奖项,被正式批准为“国家园林城市”,美丽的六安成了众人向往的地方,六安的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0年5月,淠水之滨开启了全国青年赛艇锦标赛的大幕;2010年9月16日,首届中国国际羽绒节在六安举行,到今年11月,已经迎来了第四届;今年9月,亚洲赛艇锦标赛在六安成功举办……

提高门槛加绿色发展建设幸福城

六安市委书记孙云飞曾在多种场合强调:“红色老区要加快绿色发展,大打六安山水牌,弘扬六安山水文化,真正形成‘好山好水、爱山爱水、用山用水’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快建设幸福六安,将是六安市委、市政府一直谋划和着力的方向。”

六安市招商局副局长戴立文介绍说,六安市对于招商引资的态度是:不能挖到篮子都是菜,“漏气冒水”,不符合环保标准、高能耗的企业,坚决pass掉。“过去的3年,就有20多家企业,累计50多亿投资因为环境问题被开发区拒绝。”

在生态与发展的问题上,六安市除了严把准入关以外,还积极鼓励本地企业探索循环经济,走出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

位于舒城县的安徽友勇米业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

通过市场调研,友勇米业看准了利用碎米生产淀粉糖浆这份“甜蜜的事业”,2009年,在舒城县投资1.2亿元,兴建了年产10万吨淀粉糖浆生产项目,一举成为省内规模最大的淀粉糖生产企业。

该公司自1999年开始,在全省率先研发实施稻壳气化发电项目。2011年,新建了8×200KW/h稻壳气化发电机组,日发电量达35000千瓦时,全年可为企业节约电费480万元。

其实,在六安,还有很多类似的“绿色”产业链,像亿牛乳业有限公司利用奶牛养殖制造沼气发电、再利用牛粪生产有机肥料的循环经济链条等。

让红色更红,绿色更绿,一个“绿肥红艳”的崭新六安正跃然眼前。

基本民生加底线民生保障百姓乐居

今年86岁的童老是位离休军人,二十年前,由南京军区后勤部移交到六安市军休中心安置休养。

“年轻时候没机会上大学,我做梦也想上一回。到六安后我就上了老年大学,先后报学书法、写意山水画、工笔花鸟画、太极拳、唱歌、跳舞、写诗、作文等等,好像回到年轻时代,精神充沛,巴不得一天把所有课程全部学完。”童老高兴地表示,“我晚年能落户六安,感到非常幸福。”

老人的退休生活也好,年轻人的买房置业也罢,民生问题是群众利益最直接的载体。从2007年开始,六安市全力实施民生工程,六年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05亿元,有效地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难、就业难、看病难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民生工程实施工作连续多年在全省处于先进位次。

记者从该市民生办了解到,六年来,累计支付全市农村低保资金12.3亿元,每年约27万人受益,建设廉租房14461套、公租房13304万套,农村危房改造资金5.2亿元、42128户。弱势群体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加快幸福六安建设,就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核心内容,加快建设‘基本民生’,切实保障‘底线民生’、着力解决‘热点民生’。”六安市委书记孙云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何保障“底线民生”,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六安把推进扶贫开发和实施民生工程相结合,把四级书记大走访等实践活动和帮助困难群众解难题相结合,把缓解困难群众生活压力和提高困难群众生产能力相结合,全力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