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想当一名军人,但因为条件有限未能如愿。家附近的驻地部队撤离后,20岁的他主动向当地政府请缨,无偿守护国防工程。他叫朱德富,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这一守就是28年。
昨日,记者来到六安市金寨县的大山深处,见到了憨厚朴实的朱德富。“每年来这里冬训的战士都喊我‘老班长’,圆了我的军营梦,这是我坚守下来的动力。”他说。
28年前,他主动申请守护空营房
在村支书潘友武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朱德富的“营房”,其中一间是朱德富的住所,刚刚做过简易装修。“他的两个儿子外出务工挣了点钱,就给这里整修了一下。”潘友武与朱德富同岁,他说,当年朱德富主动申请来守营房时,还是20刚出头的小伙子,刚刚新婚不久,如今一晃28年过去了。
据当地镇政府武装部长叶丙刚介绍,这些营房和国防工程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建设,1985年,驻地部队正式撤离,镇政府要求村里安排专人值守,确保国防工程不受人为破坏。
“村里没有钱请人。”潘友武说,那时朱德富就站出来,提出愿意无偿看守。
“小时候我就渴望参军。”提及往事,48岁的朱德富眼眶泛红,他没能圆军营梦想。“能让我看守国防工程,是我最兴奋的事。”
深山孤独,但他把家安在这里
部队撤走时,为了安全起见,断了营房的水电。朱德富的新婚妻子余泽霞胆小,不敢住进深山,朱德富一个人卷起铺盖来到了营房。
“狼怕灯光,没有电灯,狼群就随意出没。”朱德富说,最多的时候有十几只狼出现在营地,养的几头猪被狼咬死了。
除了种地,朱德富的时间都用在巡防国防工程上,每巡防一次,骑自行车要花上两天时间。大半年后,他终于说服妻子,带上刚出生不久的儿子,一起来到了营房,一家人在一起,有了温暖,但到了晚上狼群依然会出现,此起彼伏的嚎叫声常常吓哭睡梦中的儿子。
直到七年之后,营房才恢复供电。部队得知朱德富一家吃水困难,启用了一个备用水井,一家人不用走两公里的山路挑水。
为了营房,他甘于清贫不弃守
上世纪90年代开始,部队会安排战士们到这里冬训。“你们来了,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你们离开了,我把这里当家。”朱德富对战士们说。
每年冬训,朱德富跑前跑后,尽可能为战士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士兵们都亲切地喊他“老班长”。
在朱德富义务看守国防工程时,村子里的人陆续开始外出务工,而朱德富一家仅靠农业收入,直到2011年,部队聘用他为“国防工程管理员”,开始每月给他发放300元的生活补助。
朱德富也想过外出务工,2004年初,他去了四川。“打工一个月,晚上经常睡不着觉,住惯了营房,住不惯别的地方。”他连工钱都没结,就跑回来了。
“只要部队需要,我会坚守下去,直到终老。”临别时,朱德富紧握记者的手,他的眼眶分明已经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