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远县加入合肥经济圈之后,滁州市整体加入合肥经济圈的步伐又往前迈了一步。滁州市有关部门向市场星报记者透露了一个消息:滁州市整体加入合肥经济圈已经通过专家评审。
据滁州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证实,目前确实已通过评审,待修改完善后将上报省发改委,“希望年底前可以通过。”
影响
加入后,合肥经济圈半径向东北延伸到200公里
市场星报记者从此次专家评审会上获悉,继定远县加入合肥经济圈后,这次加入合肥经济圈的范围为滁州市域,土地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394.5万人,户籍人口452.1万人。
作为安徽的“东大门”,此次滁州加入合肥经济圈将优化其空间发展格局。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合肥经济圈半径最远处向北约150公里、向西约190公里、向南约130公里,而向东仅65公里。
“滁州整体加入后,合肥经济圈将向东北延伸到约200公里,并与皖北中心城市蚌埠接壤。”有专家这样预测。
宁、合经济圈将走得更近
加入合肥经济圈后,滁州市想加快融入长三角步伐,实现“两圈一体化”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沿江向中西部地区梯度推进的“桥头堡”。
相关专家测算,以滁州市为融合区的“宁合城市群”,国土面积9.9万平方公里,2012年总人口约515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2.48万亿元。
市场星报记者了解到,滁州未来将通过苏滁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和全面对接长三角体制机制,谋求两个经济圈互动,发挥南京和合肥综合科教资源优势和省会城市影响力,为经济圈乃至更大范围区域发展提供综合性科技支撑与服务。
2020年,滁州人均GDP将超80000元
合肥正打造汽车、家电、新能源、公共安全、农产品加工等千亿元产业集群,与长三角地区有较强的产业互补性,而滁州家电信息、硅(玻璃)、盐化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六大支柱产业迅速发展。
专家分析,经济圈扩容将有利于形成“合肥经济圈”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产业体系,深化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
市场星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到2020年,滁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3360亿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人均超过80000元/人;实现财政收入53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0:60: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工业总产值60%。
对接
“大滁州”一体化“零换乘”
加入合肥经济圈后,合肥与滁州之间的交通将更便捷。
根据规划,将以合肥为主枢纽,完善“定远、凤阳、明光”、“大滁州(滁州、全椒、来安)”、“天长”三大节点间的交通体系,按照合肥-全椒、滁州,合肥-定远、凤阳、明光,合肥-滁州、来安、天长三个方向,全面提升合肥滁州一体化综合交通水平。
同时,将构建合肥-滁州(接入滁州高速站)的快速客运专线,加快南京-滁州-明光-淮北的城际铁路建设,构建合肥-滁州-南京的城际轨道交通线,加快推进淮海铁路(明光-天长-扬州)、滁州-来安-全椒快速轻轨铁路的论证和立项。
在滁州、全椒、来安之间,将建立起一体化“大滁州”综合交通枢纽,依托高速铁路客站、衔接公路、城市公交、城际轨道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零换乘”。
2015年与经济圈内电话区号统一
根据合肥经济圈规划的目标,到2015年,将实现经济圈内电话区号、移动网络的统一。
“先建设覆盖城区、县郊、机场、旅游景点、交通干线等重点地区的3G(WCDMA)精品网络,完成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的升级改造。”滁州市发改委相关人士告诉市场星报记者,这是滁州市的首要任务,加快实现与长三角地区无线宽带城市群间的无线漫游。
公交、社保、人力资源等可共享
加入合肥经济圈后,滁州市将建设跨区域的“一卡通”工程,促进金融、公交、高速公路、社保、就医、信息服务等的一卡通,实现涉及区域经济社会事业重大应用系统标准兼容、结算便利、互通共享。
到2015年,经济圈内将率先实现医保、社保互联互通,积极探索养老保险关系和医疗保险关系在滁州和合肥间的转移续接机制。
以后滁州的人想在合肥找工作不需要再跑到合肥来了,因为滁州和合肥将建立两地统一的人才市场平台,实现人才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