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拆迁拆出来的“土豪”们:有人继续“土”,有人变真“豪”
2013年1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有人安心当包租公,有人有钱照样“抠门”;有人赌博妻离子散,有人开车请客吃饭
合肥拆迁拆出来的“土豪”们:有人继续“土”,有人变真“豪”

 

抠门型

有了4套房可还舍不得“下馆子”

“土豪”:张外龙 年龄:61岁

拆迁地点:新安江路与郎溪路交口附近

拆迁时间:2006年 现状:所在小区保安

61岁的张外龙是一名原地回迁户,他的老宅子在现在的郎溪路附近,拆迁之后,张外龙得到了4套房,有90平方米的,也有60、70平方米的。

张外龙年轻时在一家安装公司上班,先是架子工 ,后来改做行政工作,直至退休。如今,张外龙每月退休工资1700元左右,但在家闲不住的他,又加入了小区物业,负责门卫安保,一个月能拿到一千四百余元,这样的收入,在合肥可以有一个不错的退休生活。

尽管搬进新家已经4年了,但张外龙还不太适应高楼的生活,反而很向往过去城中村的生活,“那时候,吃水不要钱、没有物业费,停电了也不要爬很多层楼才能到家。”

按市值计算,张外龙的4套房,总价已经突破百万元,但平日生活中的他,还是很节约。11月2日下午4时许,女儿来探望他,建议晚上一家人去饭店摆一桌,但被张外龙否定了,“在家吃,比在外面实惠得多!”

实用型

自己的债还了 两个儿子的婚房也有了

“土豪”:韩友明 年龄:57岁

拆迁地点:新安江路与郎溪路交口附近

拆迁时间:2006年、2009年现状:兼职物业维修工

进入11月中旬后,合肥的气温一下子降到了个位数。每到下午两三点钟,57岁的韩友明总要下楼到小区门口散散步。11月16日下午,合肥新安江路与郎溪路交口,新海家园小区,韩友明准时出现在小区西门门卫处。

韩友明说,他家是2006年被拆的,拆迁后,韩友明一家共分到6套房子,三套90多平方米的,另外三套小户型。去年,韩友明将一套90多平方米的卖掉了,偿还了债务。剩下的五套中,自己和老伴住一套90平方米的,另一套大一点的给大儿子作了婚房,另三间小套现在都在出租。“一年的租金,能达到5万多。”

眼看二儿子要结婚了, 韩友明打算再卖掉一套小房子,用这个钱把现在自己住的大户型装修一下,给小儿子做婚房,自己和老伴再搬到另外一套小户去住。

现在韩友明除了收点房租外,也加入小区物业队伍,专门修理、更换一些公共路灯、楼道灯等,“一个月千把块钱,闲也是闲着。”

(文中出现的人物应采访对象要求,均为化名)

记者手记

回迁小区犹如一个大院子,将周围十里八乡的人聚集在一起,与其他商业小区不同,由于地域上的相近,这些业主并不存在磨合,午后三三两两挎着小板凳聚在小长廊晒太阳,抑或几个老爷子端着茶壶,围在一起掰掰国事家事。

尽管这其中可能还有一部分人像张外龙一样,没有完全适应小区生活,但不可否认的是,拆迁、回迁的过程中,他们由村民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在物质上获得了相对较大的富足。

显然,韩友明适应“农转居”的生活要比张外龙好得多,完全由昔日的村民角色,融入城市生活。但同样,“暴发”后的他们,不乏有人“迷失”。

由村民向城里人的转变,不只是居住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观念。“村民上楼后如何适应城市生活。”仍需慢慢琢磨。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