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酒,很早就与人们为伴,到底是何时产生?这是一个许多人在追问,可是很难说清的问题。
漫长的生活中产生了酒
追溯酒的起源,则要弄清酒的种类。从商业习惯来说,酒有白酒、黄酒、果酒、药酒和啤酒。从酿造方法来看,有蒸馏酒、发酵酒、配制酒。当我们研究起源时,显然是追溯酒的最初形式,应该是黄酒、果酒,是发酵酒。
在中国,流传最广的是杜康造酒和仪狄造酒之说。有的酒厂把他们作为自己的酒神,甚至改变他们的生存年代与自己酒的传说历史相吻合。 从宣传和酒文化的角度看,是可以理解的,但显然违背历史文献精神。
杜康和仪狄造酒的记载很多,他们显然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另有文献证明早在他们生活的夏禹时期就有酒的出现。比如,《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黄帝与岐伯对坐讨论酒的酿造方法。还提到了一种古老的酒——醴酪,这是用动物乳汁酿造的酒。所以,有人说酒始于黄帝时期。
酒的起源,差不多与文字起源一样复杂,都是在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一种行为与方法。文字上有仓颉造字之说,今天的学者是否认汉字由一个人灵机一动发明的。从记载来看,汉字的形成也是一个演变过程,比如,距今7000多年前的蚌埠双墩的刻画符号,也可能就是远古人类的文字,是汉字的源头。仓颉,是传说中黄帝的史官,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同样,酒发展到夏禹时期,有了一套技艺,仪狄与杜康对酒的酿造有收集整理和发展的贡献,但不是凭空发明人。
猿猴收藏的果子中有“酒”析出
今天,说酒的出现是远古时期人们在生活中自然产生,基本上是为人所接受的。更有人考证,最初是由猿猴造就的。
唐人李肇撰有一书《国史补》,记载了人类捕捉聪明伶俐的猿猴。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们很难抓到猿猴,但发现猿猴"嗜酒"。于是,摆上美酒,等到猿猴酩酊大醉,趁机捉住。据说,东南亚一带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这样的方法。这说明猿猴的骨子里是喜欢酒的。猿猴“造酒”的记载也能找到很多。明代著名书画家李日华,当时与项元汴、董其昌齐名,在明亡后称作“海内三遗民”之一。他的《紫桃轩杂缀》是部闲文小品,文笔清雅,味深意蕴。这本书里,有一篇《礼白岳纪》,是他闲居歙县岩寺见闻小品。文中说道:“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这至少告诉我们,黄山一带有人发现猿猴收集果子的洼地,散发酒香。
清代李调元在文中记叙说:“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味最辣,然极难得。”从这个记载看,海南一带的猿猴“酿”的酒不仅仅是果酒,还有稻米成分。
这些记载说明,在猿猴的聚居的地方,多有类似“酒”的东西发现,这或许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因为酒是由一种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酵母菌分布极其广,尤其在一些含糖分较高的水果中。当成熟的野果坠落被猿猴收贮在“石洼中”,堆积的水果自然发酵,析出了“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