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点停发新股,至今已一年有余。但本周五又回到了2103点。股指似乎在向市场各方发出严重警告:迄今为止的所有股市改革都无效,中国股市已经病入膏肓。这就会倒逼管理层必须进行切有成效的改革!
扩容大跃进思维必须得到清算
与经济领域长期来的“唯GDP”思维相一致,多年来,股市管理层的思维也是“唯扩容”、“唯融资再融资”、“唯追求市场规模”。这种思维在2012年达到了高峰,有关负责人甚至喊出了“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将达一万家”,“中国股市规模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第一”的口号,终于吓瘫了市场。
许多人振振有词地说,中国GDP总量已达世界第二,为什么股市规模不能世界第二?这是偷换了概念。须知,中国人均GDP仅居世界94位,股市规模怎么能搞到世界第二?这实在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极“左”的大跃进思潮。
2005年股改后至今,股市总市值达24万亿,流通市值18~19万亿,而股市的保证金却不到6000亿。即使停止扩容一年,现有的资金也根本无力承受19万亿的流通盘,承受不了比IPO圈钱还多的再融资和没完没了的大小非减持。
因此,绝不能因为停发新股一年股指仍回到原地,从而得出“股指涨跌与新股扩容无关的结论”。而恰恰说明,是因为20多年的扩容大跃进对股市竭泽而渔,导致市场供求严重失衡,才造成中国股市熊冠全球6年,12年股市涨幅为负的不正常状况。
所以,今后的股市改革新政,必须首先清算、检讨扩容大跃进思维的错误,研究制定能超常规引进新增资金的政策举措。
新的大小非没完没了产生并减持必须有效遏制
从目前社会资金面看,非常充裕。银行理财资金有10多万亿,居民储蓄高达45万亿,养老基金和住房公积金有4万多亿。可以说,现在是社会资金面少有的宽松时期。那么,巨量的社会资金为什么打死也不肯进股市?这是股市改革必须重点研究的问题。
2005年股改,虽然通过向流通股东10送3以换取大小非的流通权,但2009年新上市的884家新股,却没有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却轻而易举地获得大小非流通权,造就了几百个10亿级的富翁,而广大投资者却经受了连续6年的熊市苦难。
人们恐惧股市的主要原因是:新股上市时只发行25%股份,而1~3年后,另75%成本极低的股份,就可解禁,以高价减持。就是说,发一只新股,就等于日后变成4只新股。
这种大股东一股独大、廉价的大小非可以不断地从二级市场高价套现的股权制度,是中国股市顶层设计中的最大败笔,是中国股市长期熊市的症结所在,与国际股市通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和股权结构格格不入。
所以,今后的股市改革新政,必须向“一股独大”开刀,消除大小非不断减持对广大投资者的威胁。
优先股改革不能搞“半吊子”
现在市场达成共识的是:要想终结中国股市的长期熊市,扭转股市危机,走向长期慢牛的轨道,最关键的改革是:全面推行优先股制度。
但是非常遗憾,迄今为止,无论是证监会官员,还是央行官员,仅仅把优先股局限在老股上,即老股回购注销流通股,增发优先股;老股通过购并重组,将股权转换成优先股;银行股等大盘蓝筹股采用优先股方式进行再融资这三种方式。并冠之为“国际股市搞优先股的惯例”,而对新股发行中就搞优先股,却避而不谈,令市场十分失望。因为,国际股市控股股东的股权都压缩到30%以下,所以新股中不必再搞优先股。眼下,中国股市改革,完全可以通过优先股的,解决一股独大的弊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何不能在推行优先股制度时进行中国特色的创新?
李克强总理在最近8天内6次讲改革,强调:“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当下的中国股市又何尝不是如此?证监会若不兑现9月30日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重启IPO必须与体制机制的改革相结合”的承诺,再不旗帜鲜明地表态“新股发行改革必须与优先股挂钩”,只是把优先股作为大盘股再融资的工具,那么,只是“半吊子”的改革,扭转股市危机只是空谈,是隔靴搔痒,股市将万劫不复!
对改革还是应抱有信心
尽管近期股市没有摆脱“逢会必跌”的惯性。但是与往常不同,本次下跌,是在会前的一个月,即10月11日开始,主板、创业板双双处于低位,且跌幅正在收窄,成交量出现了地量,这就很有可能在会议结束后,对股市产生正面效应。
很多人担心改革会低于预期,我认为,三中全会推出的综合性改革方案,至少会符合人们预期。从中长期看,将对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就股市而言,人们似乎更期待会后会推出类似于2004年1月振兴股市的“国九条”那样的“新国N条”。那将是广大投资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