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习惯的养成是青少年教育的根本
2013年10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优秀习惯的养成是青少年教育的根本
滁州路小学探索“养成教育”研究纪实
 

环境导行,以认知引领养成

合肥市滁州路小学,创办于1953年,60年来,滁州路小学多次创新教育理念,以科研先导、质量建设为内涵,开辟学校特有的发展之路;多年来先后多次获得“合肥市语文先进教研组”、“合肥市数学先进教研组”、“家校名校”等光荣称号和省电教一类达标学校、市甲级管理学校等多项殊荣。

在学校科研务实的核心引导下,2011年底滁州路小学开始启动“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课题。谈及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副校长李冉表示,滁小的不少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等多种原因导致一些不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甚至影响到学校的整体校风环境。先天的不足引起了学校的重视,而环境培育更成为“养成教育”工作的第一步。

学校以符合学生思维、学习和成长规律特点为基础,创新既洋溢着生动活泼、又体现着文明素养的人性化学校大环境。学校门口刻有校风、学风、班风、校训,教室里贴着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内见缝插针地放置着各类精神标语,利用校广播站设计文明礼貌等相关专题讲座、趣味节目……耳闻目染的熏陶将外在的规矩默化成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

班级是学生交往的基本场所和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学生良好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主要阵地。在环境氛围修复打造工作中,班级文化环境创建无疑是重要的。在滁小,由学生们精心编制的主题板报成为很多班级的靓丽风景;班级自发设立的图书角、宣传栏……让每一寸墙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浸润着人文的馨香。班级特色文化的活动异彩纷呈,学生的道德行为水平的养成在其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规范和提高。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李冉认为,在纷繁的环境因素中,对人的心理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就是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对孩子有一种熏陶、感染和影响作用,有益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更有益于孩子人文素质的提升。”李冉表示,滁小一直作为家教名校,各种形式的家长座谈会、崔跃松教授等专家讲座成为学校与家长联系,传递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共建良好育人环境的桥梁和纽带。“比如我们要求每个家庭要尽可能的准备一些人文藏书,父母能有浓厚的读书学习兴趣,这样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并把它同化为自己的学习兴趣与行为模式。”

活动促动,以实践凸显特色

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来自严格而有序的常规教育管理,秉持着这样的理念,滁小把每学年的第一个月确定为常规养成教育月,每学期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重点对一年级的新生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以各种方式了解学校,认识学校,为养成教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学校还设立了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相关监督岗,如“校园文明礼仪监督岗”、“路队监督岗”、“环境卫生监督岗”等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即由“他律”转向“自律”。

值得一提的是滁州路小学在“养成教育”的主旨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了众多门类的实践活动,并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据介绍,学校组织孩子们参与“保护母亲河”活动,切实传播了绿色环保的理念;为了倡导简约环保的理念,带领孩子们开展“节约在行动、为旧物寻找新主人”;在文明创建活动中,号召全体学生争当文明创建的宣传员、监督员和示范员,走入社区,走上街头,积极发挥桥梁纽带、辐射作用,从而使文明创建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乃至社会。除此外,还有诸如与节日相结合的“学雷锋做好事”、“我为妈妈做件事”、“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等,都充分丰富了孩子们的业余生活,更在点滴之间给孩子带来了良好的理念与习惯。

教学教研,孩子与教师共同成长

如果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那么课堂教学则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在滁小,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也穿插渗透着“养成教育”,贯穿于语文、数学、美术、音乐、微机、体育等各科教学之中,通过朝夕每一节课的长期熏陶达成目的。

教学过程中的“养成”渗透给老师们也带来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教师层面上的培养和成长。学校在养成教育和其他教研活动中,从理论科研起始,便给予了大量的支持与敦促,通过系统科学的规划,细分研究内容和实施战略,提倡实际案例的研讨、分析与反思、总结,以此不断提升教研的内在价值,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据介绍,在滁小的教研会及其他主题研讨活动上,参会者总是带着问题和案例聆听,通过互动点评分析,加强交流,促进智慧共生,跳出“只准成功,不准失败”的束缚,还科研本来面目,切实提高课题组成员思考、分析、判断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评价反思,促进养成效果不断增进

据副校长李冉介绍,学校综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多层次评价系统,将民主、客观贯彻其中,以期保证和增强评价对课题的促进意义。不仅如此,这多种的评价渠道,学生增强了自我的反思与教育能力,学会倾听他人,并更乐意和习惯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家长们也在环节的参与之中意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从而更注重自身言行的自律和规范。

为巩固家庭与学校教育间更紧密的联系与互动,学校还组织评选“养成教育优秀家庭”进行表彰与鼓励。在学校大门边的墙壁上,张贴了众多优秀家庭的照片与介绍,将优秀家庭在孩子培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统统总结、发布,增加学校和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促进。

“我们还增设了覆盖众多方面的各类星级评选,从劳动、助人到快乐、诚实,从学习、进步到阅读、艺术等,学生得奖率高达90%,也是给孩子一片发掘自己长处的沃土,将荣誉转化成孩子们成长前进的动力。”李冉表示,这样一种评价方法,少了粗暴的训斥,少了严厉的惩罚,而多了一份激励,多了一份温暖。同时,还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既关注终结性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这样使得所有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追我赶,为争做“星级少年”而时时刻刻自觉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养成教育成为一种渗透在学生生活,影响他们一生的自觉行为。

后记: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好还是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教育专家认为行为教育的“最佳期”是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所以当每个学生迈入小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就必须对他们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而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也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们一辈子的教育,任重道远。

“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滁州路小学如今已将未来希望的种子种下,倾尽心力灌溉培育,给孩子们扬起了一面面人生的风帆,驶向更受期待的未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