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下午16:30,深秋的合肥开始有点转凉。唐事涛和妻子像往常一样出摊。今年35岁的唐事涛是安徽砀山人,1年前,他和妻子从老家来到合肥,在经开区大学城金星商业街的露天夜市小吃找了一个摊位,做烧烤生意。
这里卖烧烤的摊位很多,记者粗略地看了看,光唐事涛所在四五百平方米的广场上,经营烧烤的摊位最少也有七八家。唐事涛告诉记者, 由于天气转凉,这个季节的烧烤生意并不是很好做。周五、周六、周日3晚的上客量要稍微好点,每晚的营业额平均在600元左右。如果天气特别冷的时候,他会考虑在摊位上卖一点砂锅。
“在夜市做小吃,季节性太明显了,尤其是在大学城附近。”他告诉记者,一般来说,5~9月份生意最忙,特别是炎热的夏天,喝啤酒、吃烧烤成为各大夜市的“招牌”。而从严格意义上说,烧烤摊上的大学生消费比重不是很高,如果碰上同学过生日、聚会可能会消费几百元,这已经算得上学生消费群中的“大单”了。“我们这样的烧烤大排档,主力消费人群是社会上的食客。”
唐事涛向记者坦言,夜市烧烤还是能赚到钱的,利润一般能做到60%~70%。刨去600元/月的摊位费、50元/月的照明费,他和妻子靠这个小烧烤摊,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有一万元左右,比上班或给别人打工强不少。
“不过,在夜市摆摊做小吃很辛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来的。”唐事涛说,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每天到了点他们就得出门出摊,夏天忙到凌晨1、2点钟也是常有的事情,赚的都是血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