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北大毕业生长安卖肉的报道,让陆步轩闻名全国。今年10月19日,他和师兄,同为“北大猪肉佬”的陈生杀回北京,开设12家“壹号土猪”档口。话题一出来,立即引起中科大校友议论:“北大出了好些卖猪肉、养猪的,科大似乎还没有。”昨日,记者从中科大获悉,其实该校也有一张“养猪校友榜”。目前,四位科大人养的猪在安徽、江苏与山东“漫山遍野”……
据中科大初步调查,中国科大至少有四位校友养猪,事业颇有特色——高亚飞(安徽浩翔农牧有限公司总裁)、潘国明(江苏国明农业总经理)、冯兴国(方塘兴国生猪养殖场)、徐凝(烟台牟平区从事养殖业)。
NO.1 养猪企业家成全国人大代表
1980年出生的高亚飞,从最初有养猪的想法,到眼下拥有20多亩地的养猪场、存栏400多头基础母猪,一年可以生产商品猪4800头,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从中科大读MBA不久,他就决定出来自己做点事情。但谁都没有想到,高亚飞想做的事情,竟然是回老家利辛县养猪。没人支持,没有资金,高亚飞四处借钱,费了很大劲儿筹了近100万元,又从信用社贷款90万元,养猪场终于建了起来……
有了前面的“铺垫”,也就有了下面的故事:高亚飞成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安徽浩翔农牧集团公司董事长。先后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首届感动安徽十大新闻人物”、“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等荣誉称号……
NO.3 从千疮百孔到登陆央视《致富经》
冯兴国的创业从养猪44头起步,冯兴国从中科大毕业后曾在外奋斗八年,他有房有车,还有一份年收入四五十万元的贸易生意,是宁国市方塘乡的名人,可他却选择回偏远老家养猪。
2008年底,他回到老家,只有50万元,却想建一个需要2000万投资的万头猪场。盖猪舍、买设备,冯兴国兜里的50万元花的只够买44头猪,但他一步步做下去了。养猪仅5个月,冯兴国的50万元就不够了。到2009年底,冯兴国已经抵出去了3间店铺,还欠了70多万元。
2010年下半年的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很多养猪户开始抛售生猪。冯兴国又借了30万,跑到河南拉回了2300多头猪。2011年春节刚过,毛猪价格持续上涨,最高峰时达到10元钱一斤。冯兴国的2000多头猪让他一下翻身,净赚七八十万,他的创业故事登上过2013年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
NO.2 “养猪、卖猪肉没什么丢人的”
潘国明,浙江临安人,1986年从临安于潜中学考入中国科大地球空间科学系,专业是地球化学,但最后,他却成了猪倌。
2011年7月2日,潘国明出席86级校友毕业二十周年聚会时,大步走上主席台要求临时发言。他张嘴就是“北大出了个卖猪肉的,科大出了养种猪的,就是我!” 全场掌声雷动。接着这位种猪大王又来一句“对不起,我天天和一大群猪说话,从来没有跟你们这么一大群人说话啊”。刹那间,数百位校友笑得前仰后合。
潘国明敢这样开玩笑是有底气的——他的江苏国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宿迁市沭阳县,年出栏代种猪1万多头,瘦肉型商品猪4.5万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当被问及如何看待陆步轩的忏悔,潘国回复道:“360行行行出状元,养猪、卖猪肉没什么丢人的。为什么忏悔?”
NO.4 近代力学系毕业,回老家养猪
有了“前辈们”的榜样,2006年科大毕业的徐凝也开始养起猪来……
据介绍,2002年徐凝考入中国科大近代力学系。毕业后在合肥工作,2012年初他回到老家烟台牟平区从事养殖业。
创业一年半以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租赁的养猪场成为瓶颈,记者昨日了解到,2013年10月,徐凝开始建设养殖场。
据他预计,到2015年上半年两期工程完工后将形成在栏生猪500头、年出栏生猪超千头的规模。初出茅庐的徐凝正苦心钻研养猪技术。记者从其微博来看,他颇为在意猪病问题,发表了《猪病诊断思路》、《关于仔猪断齿》等。徐凝坦承自己并无家族背景,白手起家,有时候连饲料都需要“赊账”。(图片由中科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