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21日透露,2016年高考改革要点:1、语文从150分上调到180分;2、英语从150分下调到100分;3、文理科综合从300分上调到320分;4、数学150分不变。此外,在中考中,英语的分值也有所降低。(本报今日16版)
北京市的高考改革要点出来,必然会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各地弱化英语的态度,可能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此时,称这样的现实为“英语大撤退”,应该并不算过分。一者,弱化英语在中高考中的分值,自上而下的意识如今已经达成;二者,作为首都的北京,已经率先做出了表率,发挥蝴蝶效应也是可以想象的。
英语只是一门交流的语言,于一般人而言,意义并不大;对特殊的人群来说,英语也只是一个工具,或是出于科研需要、或是为了学习国外知识。既然英语只是一种工具,那么让需要的人去学习即可,没必要“全民学英语”、“全民考英语”。如今的态势,虽远没有达到这层要求,但弱化的趋势已经让人看到了这背后的理性。
不过,高考改革不能只盯着“英语”。一方面,高考改革的内容,除却英语外,“一考定终身”的机制设置、“应试教育”的内核,都是需要改变的;另一方面,中高考弱化英语了,现实中对英语的弱化也应对接上,如一些大学要求四六级不过不给学位证、如一些普通的公考岗位也要求英语过四级等等。如果这些制度没有对接上,没有一并“弱化英语”,那么中高考“弱化英语”便显得有点惺惺作态、讨好舆论了,也不会有太大的现实改变。
这些年,因为全民学英语,因为“英语热”,英语已经深入到公共生活的很多方面,如今“弱化英语”,的确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各方掣肘的牵制下,“英语大撤退”很可能名存实亡、徒具形式。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度设置时,作出更为科学的顶层设计,以一揽子的工程,来真正地“弱化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