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还没出生,河南郑州市惠济区长兴路辖区的准妈妈张女士已经“操碎了心”。她今年3月怀上头胎,并按医院指导从6月开始办理“婚育情况证明”和“准生证”。4个月下来,她往社区跑了近20趟,事情在争吵中一点一点推进,但至今,证明还是没有开出来。(10月16日《河南商报》)
国家公布的法律规章如何理解和执行,具体的办事人员拥有“最终解释权”。在申请准生证的过程中,公众需要看基层人员脸色,他们需要看上级领导脸色,上级领导又会顾及汹汹舆论,准生证这样的小事也要绕一大圈。
问题是,准生证让张女士的十月怀胎更显辛苦,若想基层办事人员提高服务水平,仅依靠对极端个例的追责远远不够。上级领导和基层人员都是权力恶性循环的一环,政府需要行政体制改革,用服务思维取代管理思维。同时,用法律破除对上不对下负责的权力逻辑,上至中央政府下至社区基层,任何行政作为均以法律为准绳。最后,让公众的权利能够博弈制约权力的触手,让社区人员看公众脸色办事,而不是让所有事情都低效浪费。
准生证“难产”并非小事一桩,当下行政权力的运行原本就耗时耗力,这让一些基层人员随时随地“官僚主义”。如果权力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掣肘和阻碍,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将付出额外的成本,有的用于潜规则,有的被权力戏耍着,直到吸干社会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