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国际刑事法院有诸多不满,非洲联盟(非盟)国家首脑12日还是未能就集体退出《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简称《罗马规约》)达成一致。经过近10个小时的闭门讨论,非洲各国领导人最终只是要求国际刑事法院“认真对待和倾听非洲国家的关切和呼声”,推迟对肯尼亚领导人的审判。
与非盟在会前的强硬态度相比,这一结果似乎显得不温不火。非洲国家为何难以对国际刑事法院说“不”?专家认为,这与它们依赖西方国家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有关。
非盟选择在10月召开这次特别会议的直接原因,是国际刑事法院指控现任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和副总统鲁托涉嫌策划2007年的国内选后暴乱,要求他们在11月亲赴海牙出庭受审。非盟召开此次会议,一方面希望为扭转上述案件走向作最后努力,另一方面也希望以“集体退出”的威胁,改变非洲国家在国际刑事法院体系中的弱势地位。
国际刑事法院自2002年7月根据《罗马规约》设立以来,处理的8起案件全部与非洲国家有关,这引起非洲国家强烈不满。许多非洲国家认为,某些西方国家发起阿富汗、伊拉克等战争,在别国领土上非法拘押所谓嫌疑人,还制造虐囚事件,其领导人却不被指控,这显然是双重标准。
就非洲国家的批评,国际刑事法院发言人阿卜杜拉表示,该法院从未特意针对非洲,而且多数起诉是应当事国家要求发起。8起案件中,5起源自本国请求,两起来自联合国安理会,只有一起由国际刑事法院法官主动发起,即肯尼亚案件。
事实上,早有专家指出,虽然非洲国家对自己的弱势地位极为不满,但并不具备退出的勇气和底气。对大部分非洲国家来说,拒绝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会导致其在国际社会更加孤立,而失去大量经济援助的后果远比领导人接受审判要严重得多。
甚至连肯尼亚自己的立场也在软化。肯外长阿明娜·穆罕默德在11日的非盟外长会上说,肯尼亚“无意退出国际刑事法院”,而且总统和副总统“对案件的态度一直是积极配合”。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