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十一”黄金周,各地景区客流井喷、假日成了“堵日”已成常态。据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通报,2012年10月4日,南京中山陵为最佳接待量10倍,厦门鼓浪屿、敦煌莫高窟为最佳接待量8倍,北京故宫、宁波溪口景区、山西平遥古城、湖南衡山为最佳接待量4倍。
今年10月2日,九寨沟景区更是出现了11个小时的游客大面积滞留事件,游客怨声载道。10月3日下午,国家旅游局向各省、市、自治区旅游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旅游局进一步高度重视旅游景区服务和管理工作,防止发生大面积游客滞留和重大旅游安全事故。
其实,“爆棚”的黄金周旅游,折射的是广大公民休假权尴尬的现实,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认为的,造成“十一”黄金周景区超载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假日制度。
带薪休假一直令我们很堵心。以国务院令形式颁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早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近6年过去了,对于绝大多数职工来说,带薪休假依然是“水中月、镜中花”,很多劳动者根本享受不到带薪年休假,《条例》的执行力很不乐观。由于没有其他的休假时间错峰旅游,尽管人满为患,但也不得不选择凑黄金周的热闹、在“十一”扎堆出游。
井喷的黄金周,堵心的带薪假,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井喷的黄金周,让公民的旅游成为一种遭罪;堵心的带薪假,令劳动者的权益成为一份奢望——其实更揭示了一个民生权益问题:公权力、公共政策该如何切实尊重、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休假权?期待在经历了数个假日成“堵”日的“十一”之后,政策的制定者能以强有力的手段来推进《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落地”,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变假日成“堵日”的非理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