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土地是财富之母。” ——威廉·配第
华雄农庄作为合肥第一个农场,集休闲和种植于一体,十年以后,老总李华雄却将农庄转包给他人;已经成为城里人的吴长江律师,转身在老家桐城做起了水芹的试验田,但销路成了大问题;花卉商汪涛将客户嫁接农场,以生态蔬菜和禽蛋,通过电商寻求出路,但在寻求消费群体上犯了难。
三个不同的业态,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但老板们依然表示“政策很好”。
样本1 商人转型:合肥大圩“第一庄”的十年
从合肥马鞍山路一直向南,转花园大道,在大圩镇政府附近,游客很快就能找到华雄农庄。
对于合肥人而言,大圩的农庄和葡萄、垂钓一起,成为假日短途游耳熟能详的一个去处,自驾游频频爆满,让合肥人自己说“伤不起”。
但对于李华雄来说,转身361°体育用品商贸,干起了闽商的“本行”。
2001年,已经在合肥打拼了几年的福建人李华雄,决定在合肥大圩镇投资建一座农庄。
之前,他在城隍庙摆过地摊,干过多种生意。“我自己老家在农村,我也希望能在远离嘈杂的地方,有空的时候来吃吃饭、钓钓鱼,有个轻松的环境。”李华雄说。
以300块钱一亩的价格,李华雄在大圩镇租了500亩土地,前后投资了一千多万元,直到有今天的规模。
这么多的土地做什么?
李华雄找到安农大的相关专家,专家们认为,圩子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如果用来种植葡萄,效果最好。200亩的葡萄园因而诞生。
葡萄节,大圩镇做政企合作,将这个品牌做成了合肥的名牌。
剩余的300亩土地做休闲度假。华雄农庄成为了合肥第一家农庄——“大圩第一庄”, 主要经营餐饮、客房、会议、休闲垂钓、蔬果采摘、拓展训练等。
而李华雄并不愿意透露农庄的利润,但他承认,十年以来,农庄收支平衡,“政府的各类补贴是好的,从农委到旅游局各个部门都有扶持政策,但我还是愿意拿出精力去做商贸,休闲农庄要把服务做好,必须花去很大的精力。”
“现在仅大圩就有20多家农庄,在全省更是不计其数。十年的时间,这个市场涌入了多少资金?”李华雄反问。
现在华雄农庄已经转包给其他公司在运作。可李华雄仍旧时刻关注着安徽各地的农庄,蚌埠、铜陵、巢湖,他仍然不停地考察,希望找到新的体验和特色。
“同质化严重,价格过高。但我还是希望能找到一种优美的环境,做一番体验。”李华雄拿出了一张巢湖某农庄的订餐名片,“三面环湖,当月亮照下来的时候,那种颜色和味道都让人心动。”
“但我考虑最多的还是土地确权问题,二轮土地承包很快就要到期,那么这个时候,我是投资,还是暂时观望,这就要看国家的相关政策。”李华雄说。
样本2 资本下乡:律师吴长江的水芹“试验田”
“在这里,能找到我内心的安静。”吴长江喜欢站在自己的水芹基地里,闻着乡村泥土的芳香,听着牯牛背水库的潺潺流水声。一低头,还能在水田里看到鲫鱼、泥鳅的身影……
在成为“都市农夫”之前,43岁的吴长江曾还有另外两个“身份”:合肥一家税务师事务所所长和担保投资公司董事长。现在的这种生活似乎更适合他,自己很多在农村的童年记忆被重新激活。
2011年,吴长江回到自己的老家安庆桐城,在当地范岗镇挂镇村租用了2000亩良田,发展水芹种植。“桐城水芹菜口感清香脆嫩,有清热解毒、降压保健的功效,也是安徽唯一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蔬菜品种,这么好的东西没有被开发出来,实在是太可惜了。”说到自己“下乡”初衷,吴长江笑着告诉记者,现在的人重视养生,首先,得确保自己吃的东西是绿色无污染的。
拥有一个农场,这简直是无数城市人的梦想。不过,让梦想照进现实,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投资见效慢、回报周期长”,这是投资现代农业的一个“硬伤”。
据介绍,在吴长江“圈下”的2000亩基地里,真正进行水芹种植的“试验田”仅200亩,原因是,虽然桐城水芹品质好、名声大、产量高、价格低,但最大的缺陷就是鲜菜保鲜时间短,1天也不能耽搁。
“一亩田的水芹菜年产量约3万斤,真正能销售的,估计只有1万斤左右,而剩下的2万斤因无法保鲜基本都浪费掉了。”
为了延长水芹菜的保鲜期,扩大销售半径,吴长江和多家科研院校及专家合作,对桐城水芹菜的保鲜技术进行攻关,开展水芹菜的综合利用和系列产品开发。
目前,相继开发出了水芹茶、水芹粉、水芹泡菜、水芹饺子等系列产品,并已进入上海、南京、合肥等市场。“合肥的红府、永辉等大型超市中,也都设立了专柜,专门销售新鲜水芹及水芹系列产品。”吴长江说。
样本3 电商出路:生态农产品的生存焦虑
“我做的是电商。”安浓生态园公司董事长汪涛向记者展示产品,他做农场刚刚两年。
之前,他的身份是一名花卉供应商,已经做了16年。
2011年,汪涛瞄准了自己主业中的一块,从合肥大杨镇租下110亩土地,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此外,他还有两个花卉基地,分别在董铺水库和淝河镇。
与大部分农场不同的是,汪涛没有拿一分钱国家补贴,“很多人都以为做农场是为了补贴,但我们的模式不一样。整个农场养鸡、种菜量不是很大,一部分用来招待顾客,另外一部分做配送。基地加网上商城,商城赚钱,卖优质的农产品;靠补贴要从资本市场拿来钱,但要有相当的资源才能做好。”
汪涛借用自己原有的一千多家花卉销售点终端,结合消费者一站式需求,嫁接到现有的农场销售渠道上来。
除此之外,生鲜类的初级产品蔬菜水果、加工类的米油干货以及有机高档类的食品都是汪涛主推的项目。
而特有的消费群体对于新鲜度、卫生度的要求都不一样,有机蔬菜售价达到普通菜市场价格的3~5倍,鸡蛋1.5元一只,成本非常高,“蔬菜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产量低,被虫吃掉很多,卖到15~25元一斤不算贵。”
汪涛认为,不是特别有钱但注重生活品质的人,只有这一小部分人群接受这种消费模式,如果一个品牌企业能让消费者认可,就回到正常的消费里面。
“作为一个农场主,既要懂技术、市场、管理,把队伍搞好,还要有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分管,这些是真正的困难。因为没有真正的人才,看起来有市场问题、技术问题,我们的模式和休闲度假完全是两回事,他们关注土地确权。在合肥,缺少特色农业,大家总爱做同样的事情。”汪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