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戏”热闹的背后,恐怕没几个人会关心爱新觉罗氏的母语已经濒临消亡。据新华社23日的报道,中国满族人口共有1068万,真正懂满语的不足百人,精通者不足10人。从白山黑水兴起的这一语言,在起源地都已经找不到“知音”了。
文化大部分要靠语言文字传承,随着民族融合的加深,一些民族语言的危机已经显现,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文化的断裂。满语曾是清朝的“国语”,满族遗留下来的文字档案有300万件,如果满语最终灭亡,这些文字档案将会成为天书,永久封存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记忆之中。只要想想语言学家对契丹文字研究的举步维艰,我们就知道保护满语的价值所在了。 中国人最忌讳“数典忘祖”,流传至今的祭祀传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然而,我们对少数民族语言,包括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传承,却做得远远不够。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对传统文化多有破坏,后30年“全民向钱看”,经济浪潮席卷神州,有多人又把文化遗产保护抛诸脑后。 语言一旦消失,便永难复原。我们现在都无法确切知道,一些古汉语究竟如何发音。所幸,现在抢救满语等少数民族语言还来得及。政府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另外,少数民族自身也应该有语言自救的意识。尽管民族融合是大势所趋,但本民族的文化也不该轻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