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其实可以比西湖更美 合肥会离幸福越来越近
2013年9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巢湖其实可以比西湖更美 合肥会离幸福越来越近
专家昨汇聚“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专题研讨会,探讨合肥的现在与未来
 

老城区绿地捉襟见肘、人满为患

且看合肥规划局专家给各大公园“号脉”

昨日,来自合肥市规划局和合工大建筑艺术学院的两位专家王向荣和蒋新然,探讨的主题是城市的情感空间、公共空间、人性化和城市品质。

合肥越往外住离公园绿地越远

专家认为,合肥引以为豪的环城公园曾经让合肥市民步行10分钟均可以享受绿荫的庇护,而根据对合肥城区现状建设情况的分析,目前在一环以内的老城区内,步行10分钟可达到公共绿地的居住区能占到74.8%,而在一环和二环之间,这一比例骤减到43.1%,在二环以外则进一步降到41.3%。

此外,合肥城市还表现出“西多东少”的格局,蜀山区人均公园绿地达22.9平方米,而瑶海区人均绿地面积只有4平方米。

公园大多太远,驱车去玩真不低碳

另外,合肥市的绿地公园布局也不怎么合理,成规模的公园多数在城市新区,二环内老城区虽然成块绿地数量不少,但规模普遍较小,难以满足高密度人口地区的需求,呈现越是人口密集地区,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越少的情况。

“很多老百姓需要驱车很远去天鹅湖、大蜀山、植物园、滨湖森林公园等地游玩,有违低碳环保的原则。”

专家们认为, “合肥现有的公园绿化品质不高,规模和总量偏小,服务设施供给不足,尤其在老城区人口密集地带,盛夏傍晚街头公园和广场常常人满为患,设施破坏严重。”

专家给各大公园问题“号脉”

专家们还对合肥市几个公共开放空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我们熟悉的广场、公园在专家眼中还有哪些缺点……

【环城公园】

不足一:面积虽大,但开敞空间不足,可供人亲近停留的绿地不多,绿地实际可利用率不高。

不足二:绿化树种丰富,但组合排列混乱,枝桠过于密集,部分区域影响公园景观。

不足三:环城河亲水步道未贯通。

【天鹅湖公园】

不足一:周边停车位规划不清晰,停车混乱。

不足二:夏季市民游泳集中区域拥挤,超过公园负荷,过量的游泳者影响湖水品质。

不足三:部分游园步道设计不符合人行习惯,行人践踏花坛抄近路比比皆是。

【人民广场】

不足一:虽临近城市干道,但未能与周边步行交通形成完整系统,市民到达需经过天桥、地下道或横穿马路,不甚方便,可达性不强。

不足二:喷泉池缺少维护,池内水质污染较严重。

不足三:广场长宽接近200米,尺度偏大,且与周边商业建筑交通联系薄弱,易给人造成孤立无依的感觉。

【黑池坝、琥珀潭】

不足一:部分公共水域被个体小商贩占用进行儿童娱乐经营活动。

不足二:竖向台阶,过繁过多,且无明确的残障坡道。

合肥农民工市民化调查报告昨日公布

48%的农民工想变身合肥市民

房价过高成为农民工变身市民的“拦路虎”

未来,究竟有多少农民工愿意来合肥安家落户成为新合肥市民?在昨日举行的合肥市“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研讨会上,来自合肥学院经济系的朱德开、裴红建公布了一份合肥农民工市民化的调查问卷报告。

农民工收入明显低于合肥平均水平

调查中,专家们发现,合肥市农民工收入水平较低。农民工平均月收入只有2907元(中位数),其中80%在3000元以下。但合肥市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227元,明显低于合肥市职工的平均水平。

4成住房困难,3成子女成留守儿童

农民工居住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较差,大约40%的农民工住房困难,人均住房面积不到16平米;约三分之一的农民工没有参加医疗保险、超过半数的农民工没有养老保险。

农民工子女上学较难,主要是因为公办学校进不去、学费贵,所以有30%的农民工子女在老家上学,成为留守儿童。

希望成为新合肥市民的占到48%

调查数据显示,约48%的农民工愿意成为城市居民(愿意而且有能力落户的农民工应该低于这一比例)。专家还根据这一数字进行了推算:假设农民工中只有48%人愿意并且有能力进城落户,那么目前合肥市真实的城镇化率是58.5%。

就业、医疗是成为新市民的动力

在调查过程中,农民工反映,他们愿意成为城市居民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就业岗位多、城市医疗条件好、城市教育条件好和城市社会保障完善。

“所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前提是产业发展。核心是改革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

房价过高,让他们“打退堂鼓”

专家分析认为,住房房价高,农民工买不起房,是阻碍农民工成为城市居民最重要的原因。政府必须下决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改变土地财政,控制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并加快改革住房制度,实行与农村宅基地推出相挂钩的政策,以优惠价格向农民工供应首次置业的普通商品住房,或者降低购房首付款比例和住房贷款利率,增加农民工住房支付能力。

合肥有33家民办养老机构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合肥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12.09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5.87%,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约为17.28万人,占全市老龄总人口的15.42%。

根据黄佳豪的调查,从2001年合肥首家民办养老福利机构——九久夕阳红老年护理院成立到2011年上半年,合肥市共有33家民办养老福利机构,全市民办养老福利机构用地面积达17.25万平方米。

民办养老机构,纳入医保定点

“鼓励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创办养老服务机构。”黄佳豪建议,各级政府将民办养老福利机构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明确将福利彩票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养老服务。

黄佳豪研究后发现,政府应该为民办养老福利机构牵线搭桥,与大医院结对共建,通过设立医疗点、绿色通道等方式保证老人发病后能及时、快速入住大医院。 “民办养老福利机构所办的医疗机构已经取得职业许可证并符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条件的,按有关规定申请并经批准后,可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使入住老人能够刷医保卡就医。”

专家建议——

民办养老机构可刷医保卡就医

合肥是安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如何解决养老服务问题已成为老年群体的迫切需求。

安徽建筑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的黄佳豪呼吁,对养老福利机构所办的医疗机构,按有关规定申请并经批准后,可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定点范围,这样,入住的老人就能够刷医保卡就医了。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