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后,雨水渐少,天气渐凉,气候变得日趋干燥,此时人们往往会感到口、鼻、皮肤等部位有干燥感,有的人还会出现口干舌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鼻塞、咳嗽等症状,这就是“秋燥”症。其实,预防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调理饮食和起居。
秋天燥邪为上
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秋燥临床上大致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类型。
温燥:症状为发热、咳嗽、口干、舌苔黄等。桑杏汤是用于治疗外感温燥的主剂,可以清宣燥热,润肺止咳。
凉燥:症状为发热、口干、恶寒、怕冷等。杏苏散是用于治疗外感凉燥的主剂,可以清宣凉燥,化痰止咳。
远离秋燥有招
饮食调养:饮食调养是预防秋燥的最佳方法。秋天干燥,人体内缺水,易伤津液,但是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效应。我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所以,平时可适当多饮些开水、淡茶、豆浆、牛奶以及蜂蜜等饮料,还应多吃能滋阴润燥的蔬菜水果,如银耳、莲藕、莲子、百合、梨、柿子等,可以清泄燥邪,滋润脏腑,生津养液。不吃或少吃辛辣煎炸烧烤类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
起居保健:早睡早起可收敛神气,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长期坚持锻炼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寒能力,对秋燥带来的种种隐患,能起到预防和缓解。
心态平和:中医讲“阴虚火旺”,阴虚的人,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尤其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也要重视精神调养,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
小贴士
下面推荐三款简单实用的防秋燥食疗方,大家不妨试一试:
梨子粥:梨子两个,洗净后连皮带核切碎,加粳米100克煮粥。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亦可用作秋季保健食品。
银耳粥:将银耳5~10克浸泡发胀,加粳米100克,大枣3~5枚同煮粥。银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作用。
百合粥:新鲜百合60克,冰糖适量,加粳米100克煮粥。有清心润肺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