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 没“断奶”≠不孝敬
“断奶”不是我想断,想断就能断
3上一篇 2013年9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社会压力大,父母想带娃……
“断奶”不是我想断,想断就能断

 

面对部分“80后”难以“断奶”的事实,不同人群的看法并不相同。旁观者难以明白当事者的无奈,当事者又无法改变生存的环境。那么,难以“断奶”的“80后”又该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个尴尬的问题?为“80后”默默奉献的爸爸妈妈们又是怎么想的?身为“80后”,年轻人自己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80后声音

省城某外贸公司员工 张女士

和父母一起生活也是一种孝道

81年出生的张女士在一家国营外贸企业工作,他的爱人在省城一家科研机构工作,虽然他们也和父母在一起住,并且依靠父母带孩子,但对于“断奶”这个话题,她有不同的看法。

张女士说:“现在的生活压力确实很大,用‘断奶’来形容我们不太合适。确实有一部分年轻人依靠父母生活,甚至连自己的生计都难以维持,但也有很多年轻人很独立,不仅能照顾好自己,还能把老人也照顾很好。我身边还有一类人,一方收入比较高,另一方就在家忙家务、带孩子,也生活得很好,不依赖父母。所以说,要区分对待,不同的经济基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家庭状况,面临的情况都不同。

另外,我觉得,不能说跟父母住在一起,让父母带孩子,或者父母参与家里的经济建设(比如买房、买车)就是没“断奶”的表现。全家人齐心协力去做一件事情,不存在谁依靠谁。比如说,如果父母不给钱,我可能买一套60平米的小房子,一家三口居住。现在父母支持了,我就可以买一套120平米的大房子,三代同堂,其乐无穷。在此期间,父母自然就带孩子了。如果不这样,即使是从父母的角度去考虑,让老人家住在农村,一年见不到孙子一次,恐怕也不是什么孝顺之举吧!

家长声音

淮南某小学退休教师 董女士

虽然心疼孩子还是希望早日自立

我经常往来于合肥与淮南之间,因为儿子和女儿都在合肥工作。女儿的小孩已经1岁多了,跟公婆住在一起,她自己在一家民办学校当老师,家务和孩子都是公婆帮他弄。儿子的小孩也快1岁,实在太让我操心,我才56岁,头发都白了一小半。

因为儿子读书的时候成绩不好,上了一个职业学院,毕业后也找不到好工作,我和他爸拿出所有的积蓄再加上贷款,帮他买了一辆工程机械,让他靠这个谋生。现在孩子大了,已经懂事了,没日没夜地干活,累得又黑又瘦,我每次看到他都心疼不得了。所以呢,我就经常来合肥,帮他做做家务,带带孩子,有时候也带些钱给他。

我觉得“断奶”这个话题要分两边来讲。一方面父母疼孩子是天经地义的,我攒的钱,不给他花给谁花?帮子女忙家务、带孩子也很正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们退休之后,在家里闲着也没什么事,带孙子也是乐趣。

另一方面,父母愿意是一回事,年轻人自己更要有志气,不能凡事靠父母,要自立自强。其实我虽然经常资助儿子,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他能够早日自立。

学者声音

安徽省社科院专家 吕连生

经济环境变化是重要因素之一

其实大部分未“断奶”的年轻人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对父母的依赖。这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不能仅仅从个人主观方面找原因。

比如说,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购房。年轻人初从业阶段赚钱较少、没有经济积累,能够完全依靠自己在结婚之前买房子的年轻人非常少,大多数人都需要父母或多或少的援助。

此外,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也是这种社会现象的形成因素之一。30多年前,不少家庭只有男同志上班赚钱,房子也是单位分配的,妻子在家中负责做家务、带孩子,也可以生活的很好。现在不同,城市经济发展,消费提高的更快。以合肥为例,根据最新数据,合肥的非私营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是4142元,如果一个家庭只有一人工作的话,每个月的工资还了房贷按揭2000元左右,剩下的根本无法满足一个家庭的各种开支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夫妻都工作,那么谁来忙家务?谁来带孩子?只有请父母帮助。

从普遍状况来看,“断奶”不是完全能由个体决定的,与社会发展水平也息息相关。作为70末、80后或是90初,无需逃避这个问题,更无需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只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经常陪父母聊天沟通,在生活中多孝敬父母,让家庭更加和睦,这个问题就会自然解决。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