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概念股,在本周表现得如火如荼。
因为业界对利好的预期总有一个从疯狂到冷静的过程。现在是疯狂的,但一旦冷静下来又是极其恐怖的。说白一点,影响全球经济贸易的,短期并不是我们有多开放,而是国际有多大需求。最后落实到受益的标的,还是那些符合全球经济发展的行业。
你要琢磨的是,自贸区开放以后,除了物流之外,哪些制造业或行业有机会?一些传统行业在自贸区开设后,出口额就会增长么?显然要打一个问号。而且它们可能还会因为开放,实力外企和国外低成本制造业进驻我国的原因要倒逼一些落后产业转型。
我们目前经济和制造业的不振,是全部归咎于开放度么?还是因为我们产业机构,金融体制和行政体制的缺陷?相比自由贸易区,在对外贸易中,很多各地的保税区已经扮演过了开放贸易的部分角色,而由于传统制造,低端制造业的竞争能力,已经丧失了全球话语权。而进一步开放,会对这些体制落后,管理无能,低效运营的企业会是一个“狼来了”的致命一击。
为什么很多人害怕开放?因为害怕地方产业受到冲击,害怕落后产能受到淘汰,害怕外企的竞争力让内企毫无生机。入驻自贸区的企业,你不提自己是世界一流都不好意思来中国设总部。于此对外企来说,中国这块未充分开发的肥肉,要开始被分食了。而中国制造,开始在本土和外企开展新一轮的经济对战。而自贸区我们之前确认的最终效果,就是开放倒逼改革。
只有经过充分竞争的企业才会继续屹立在世界丛林之中。这个抗争的过程可能会很长,也可能会很快就到来。而中国民营经济的活力又从来不缺乏对体制的挑战者和适应者,只有充分参与竞争,才能锻造出真正的王牌。最可怕的是,到时候市场炒作的反而是没有对自由贸易开放的“负面清单”涉及的行业,那才是最悲催的。
而一些企业,注定要在这个大环境下日落西山,一些企业,在自由贸易的大背景下则会如鱼得水。而各种自由的行政政策,金融政策,贸易政策,则是各种创新企业诞生的沃土。对于激活经济是长期利好,但对于被竞争的企业则是噩梦。
于此,自由贸易区,短期只是停留在概念的疯狂预期中,而冷静之后,你会知道,这背后的杀猪刀,可不是一般的锋利。
最后的炒作,依旧会回到新兴产业,真创新型公司这条路上,我为什么要加“真”字?因为现在很多所谓的新经济,还只是闭关下的新,还不是真正国际化竞争的新。而不管是金融的创新,产品的创新亦或是服务模式的创新,都将继续利好百姓生活以及中国经济。
所以选股的方向,要找那些可能已经在国际竞争中有话语权的标的以及紧跟国际潮流,有国际视野,并在国际类似行业中已经取得领先优势的企业以及外企就算有心也无力经营的企业。任何一厢情愿以为自由贸易将是大锅饭的全盘利好的布局,都将在后续的惨淡中灭亡。因为对于大多数“中国制造”而言,狼,真的来了! 新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