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永远都有它的读者群体
时代出版将精彩亮相北京图博会
下一篇4 2013年8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字典,永远都有它的读者群体

 

(上接A2版)

开启发奋读书的历程

讲述人:吉爱华,长丰县退耕办主任,70年代生人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在县城工作的爸爸,为了我们姊妹三人的前途,动员妈妈放弃在农村的一切,把家搬到了县城,我们也随即转学到了县城。

以前在农村,妈妈忙着她的庄稼和鸡鸭,对我们的学习基本上是放羊式的,大家都那样,也没感觉到什么不妥,学不好反正还有地,大不了回家修“地球”。到了县城里,就不一样了,来就是要从学业上求前途的,父母就看得紧了。奈何底子薄,到城里一比,差别特明显,为了帮助我们学习,爸爸给我们姐弟仨买了一本《新华字典》。

这本《新华字典》的到来,开启了我发奋读书的历程。也许是终于见到了“久违的朋友”,那种兴奋和激励,激起了我学习的欲望;也许是同学对我这个农村娃鄙视的眼光,激起了我身体内的好强之心;也许是城里生活的不易,让我体会到父母的苦心。总之,我知道学习了。这时,这位沉默的老师,给我的帮助是巨大的,尤其是在拼音、字词方面。慢慢地,学习入门了,越学越有劲。让自己最头疼的作文,也变成自己发挥的舞台,在一不小心,有篇作文成为老师在班级的范文朗读后,我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直到今天,一直受益。 张亚琴

小书店里淘来“宝贝”

讲述人:汪允,合肥八中语文老师,80年代生人

大学期间学习的是古汉语专业,研究生毕业之后又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对于我来说,《新华字典》可能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

可是,说起字典的趣事,我想起2003年在西安读书的时候,和同学们捡着一次“大便宜”:西安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书店,我们经常去一些小书店“淘宝”。有一次在一个写着“2元、3元、5元等特价书”的书店淘书,看到《汉语大字典》三册本390元一套,折后只要120块钱。我们忍住内心的狂喜,快速地买了,每人买了一套,不敢让老板看出来。

字典布满了灰尘,和一堆华而不实的书堆在一起,老板没当一回事。结果我们一口气买走了6套。回学校之后同学看到了,都跑去买,老板还是发现了这套书抢手,价格变成了5折。这套字典也成了陪伴我的枕边书,伴着求学中的我夜夜好眠。 殷一冉 张亚琴

陪伴童年的阅读生活

讲述人:丁韬,北京邮电大学大二学生,90年代生人

我只是个爱读书的人。家中的书架分成好几层摆满了各种类型的书,却留有一层最为特别。那一层是用来放字典的,家里前前后后光是《新华字典》就有5、6本。

人生的第一本字典已经记不清是几岁时候得到的,只记得是爸爸送的,字典已经很破旧了。爸爸还讲述了那个字典的来历,原来是爸爸小时候老师送给他的。丁韬说:“爸爸告诉我在当时拥有一本字典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每次一翻开它,虽然很破旧,但总能让我更珍惜书本,珍惜眼前所有。”

童年的阅读生活就是在那一本纸张已经泛黄的字典的陪伴下度过。回忆中,以前查字典,查完了还喜欢像看小说一样的看里面的句子和成语典故。一本小小的字典俨然变身成一本历史书、小说书,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有闪烁着光芒和一种说不出的精彩。

小学课堂上学会使用字典,初中高中用得比较普遍,因为那时候有考试,对于每一个字的正确读音都要正确把握,模糊不清的都还需向字典请教。时间的积淀,使得字典不仅是改变了外壳的颜色,更是翻新了内容,比如解释得更清楚了,字和词也更丰富了,更是收录了一些网络词汇,这一切也都反映着时代的进步。殷一冉 张亚琴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