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年轻人“以房论成败”
莫对城管发放 便携式烟灰袋过度敏感
“舌尖上的招商”感动不了资本
谨防“裸官” 与“裸商”沆瀣一气
“梯次退票”受质疑源于民意缺席
非常道
下一篇4 2013年8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理性看待年轻人“以房论成败”

济日平
 

一毕业就买房,无房难结婚,以是否有房论成败……不少人担心,这些“时髦”的购房观,会像流行病毒一般扩散进年轻人的大脑,使得他们错将个人追求与“房子”画等号,最终“赚了房子,赔了未来”。(8月26日《重庆晨报》)

窃认为,对年轻人流行“以房论英雄”,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理性看待。

年轻人该不该买房,一要看实力。比如,父母能赞助多少,个人积蓄多少,这是判断个人是否买房的基础。二要看个人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其中包括房贷偿付能力。假如一位年轻人手中并无积蓄,个人可期许的挣钱能力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执意购房,为贷款所累,这的确是购房观扭曲,将会“赚了房子,赔了未来”。

但对于有些年轻人却不是。首先,“以房论成败”并不可耻。年轻人拼命工作,其中目的之一就是挣钱、购房和养家,这本身就是年轻人能力的比拼。赚钱多,能买得起房,这就是成功的一个体现,这符合健康的社会财富观。

其次,十几年的实践证明:租房就是不如购房合算。请看我们的周围,买房越早的年轻人,还贷越少、买的房价越低;反之,还贷越多,房价越高。早年买房,仅凭房价蹿升,有些人就赚了个盆满钵满。而始终没有买房的人,仅凭他们现有的积蓄,现在若想买房恐怕是天方夜谭了。

第三,年轻人是否买房,与是否赢得未来并无必然的关联。赚了房子,就会赔了未来?这显然是一个伪命题,这种非此即彼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很难让人信服。

年轻人流行“以房论成败”,不是购房观扭曲,而是在于我国的房价畸高、房产市场的扭曲;在于楼市调控的乏力,以及政府为年轻人提供的公租房、廉价房极为有限有关。对于购房的年轻人,尤其是对年轻人热衷购房现象,假如人为为其“贴标签”,甚至“扣帽子”,这都是浅薄、可笑之举,贻笑大方。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