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马鞍山深入实施省33项民生工程,资金总投入25.26亿元。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增加实施7项民生工程,在全市深入实施40项民生工程,资金总投入30.28亿元,惠及全市230万城乡居民。
马鞍山市委书记张晓麟曾说,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着人心向背。民生工程的每一项工作都事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把民生工程放在全市各项工作的首位。真正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以此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增强马鞍山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40项民生工程惠及230万城乡居民
据记者了解,2007年~2012年间马鞍山实施民生工程66项,累计投入资金105.85亿元,年均递增28.5%,惠及230万城乡群众,人均受益4600元。随着民生工程的扩面提标,覆盖面越来越广,综合效应越来越明显。
首先,城乡一体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健全,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从2009年的120元/月提高到2012年的320元/月,城市低保标准从2009年的150元/月提高到2012年的405元/月,筑牢了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
养老保障体系从制度上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各种基本养老保险转移衔接机制逐步完善,马鞍山新农保工作被中组部称赞为“马鞍山经验”拍成电视专题片和汇编成书,作为全国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教材。当涂县被评为“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
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平稳推进,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实现城乡全覆盖,累计建成乡镇卫生院34所,村卫生室40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4个,城乡医保实现统筹发展,城乡医疗救助水平显著提高,筑牢了人民群众健康保护网。
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机制逐步完善,租赁补贴提标扩面,市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人均年收入限制标准四次提高,由2009年的6000元调整为2012年的9000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空前,累计建设近6.5万套。
城乡一体化的自来水、公路、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文化、体育等工程,有效缓解了广大农民“生活难、出行难、致富难”的状况,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12个,铺设农村公路“村村通” 720多公里,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450个村,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60个,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增强,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张晓麟指出,推进城乡一体化,要统筹考虑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以及各种保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城乡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规划是前提,从市到村各层面都要有规划。城郊要走城市化的路子,把农村变成城市,农民变成市民。政策是关键,资金是核心,要用足用活土地政策,盘活农村资产,变资产为资本。要以镇作为推进主体,市、县、区积极服务支持。“推进城乡一体化,成功的经验可以复制,要拿来就用,现在就干;不能只是停留在‘想’上,要抓紧时间干,集中力量建设。”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最基础的民生工程
2013年马鞍山全市实施40项民生工程,资金总投入36.5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省33项民生工程,资金总投入26.12亿元,同比增长11%。截至4月底,省民生工程财政资金已到位17.79亿元,占应配套资金23.33亿元的76%。已拨付财政资金13.74亿元,占到位资金额的77%,超过序时进度44个百分点。
今年加大了对居民养老保险和社会基本服务项目的投入,三项社会保险类项目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01.1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101%,累计发放养老金8769万元;新农合参合农民136.2万人, 参合率101.34%;城镇居民医保参保50.29万人,完成目标任务100.6%。
值得关注的是六项基本社会服务类项目。农村低保4.62万人发放资金3913万元,按政策规定实行城乡医疗救助4962人次,发放救助金1407万元;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和计生家庭奖扶对象调查摸底及资格确认工作已全部完毕,补助资金即将发放;农村五保供养1.03万人发放资金1189万元;2所农村敬老院和52个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已开工,建成41个,完成投资9562万元;发放470名孤儿基本生活费157万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428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45万元,3所县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基本开工。
张晓麟强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工作是一项最基础的民生工程,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刺激消费需求,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力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工作,努力做到全省保第一、全国争先进。
发挥工程倒逼机制,推进工程实施
今年以来,马鞍山已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健全完善民生工程长效机制》、《建立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民生工程绩效评价》等13项规章制度。以《民生工程实施工作流程图》和“民生工程调度例会制度”为两个重要工作抓手,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责任人,发挥工程倒逼机制,强力推进工程实施。
马鞍山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确保资金安排不留缺口,确保本级配套资金6月底前足额安排到位。按照“两个不低于”即拨付进度不低于序时进度,支出进度不低于建设进度的要求,加强资金管理,加快拨付进度,提高资金效益。
民生工程建后管养是民生工程的生命线,今年要在进一步建章立制的基础上,总结推广经验,推进政策落实,确保项目建得成、用得上、管得好,持续发挥效益。
张晓麟说,马鞍山在行政区划调整后,立足一江两岸,不“摊大饼”,构建“组团式、网格化、田园城市”的空间布局,让农村的居民20分钟就能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让城市的居民20分钟就能体会到农村的乡土气息。目前,全市除三县三区外,还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9个省级开发区和4个新区,共21个平台,多点支撑、多区联动的格局已经形成,“马鞍山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转型过来之日,就是快速发展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