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选择坐飞机,这样我会错过一路的风景,当我坐着高铁,看见途经的地方污水肆意横流,废气弥漫在城市上空,我会有一种无力感。而每当我坐到电脑前录入一条条数据,即便枯燥乏味,但每输入100条污染数据就会促使一家企业进行整改,这就是我工作的动力。”这是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的自白。
他是国际视野中的“环境英雄”2006年入选为美国《时代周刊》“2006年全球最具影响的100人”。2007年,他曾因巢湖蓝藻问题来过合肥,时隔6年再来,他对合肥的环境又有怎样的认识?
路上汽车对环境影响大
在马军的“环境污染地图”中,合肥处于怎样的位置?“我坐着高铁一路过来,河北、天津、济南的空气情况都不好,直到过了泰山,才能感觉到明显的好转。合肥这边的空气,总体比北方要好,但显然也有问题。”马军说,“我都不用去做数据分析。合肥路上的一些车辆,车况很差,排放扬尘的情况很严重,从排烟的颜色和味道,就知道这些车所使用的油品,距离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标准差很远。没想到合肥的路上会有那么多冒黑烟的车。路上这些汽车对环境是有很大影响的,这在北京是无法想象的。”
巢湖污染有好转的迹象
马军告诉记者,“2007年我来的时候,巢湖的情况很糟糕,蓝藻非常严重,走到湖边就能闻到刺鼻的腥臭味。我这次来,又特地去了一趟巢湖,发现这次蓝藻没有那么严重了。当然,这次我不是初夏过来的,现在并不是蓝藻暴发的季节,但能看得出巢湖污染有所好转”
对于合肥环境质量的下降,马军表示自己很能理解。“我来过合肥三次,这次来非常吃惊,城市化的规模无法想象。”马军说。
马军认为城市化对环境是有双面作用的,“一方面,城市化会加速资源整治,另一方面,城市化又会给环境带来压力。合肥目前处在大发展时期,城市面积越来越大,排污问题、用水问题以及工业企业的引进等,这些都会给环境带来压力。”
治标治本要同时进行
听说合肥要利用纳米技术整治蓝藻,马军笑着说:“这很好啊!但目前,这些技术的成本非常昂贵,也无法恢复环境原貌,只是一种治标办法。”
“必须从理念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企业要遵循标准,个人要遵循标准,地方政府更不能因为追求快速发展而放宽标准,这才能治本。我们不是要找企业的麻烦,但我们也确实要给企业上紧箍咒,这对所有的企业都是公平的,这是为了我们的蓝天和未来。”马军意味深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