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的上市公司普洛股份公告,将追加投资3.9亿元,布局安徽产业区以降低成本。安徽,越来越成为浙江人投资的热土。
来自省合作交流办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沪苏浙两省一市在皖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3075个,到位资金2058.1亿元,占全省54.4%,同比增长28.5%。其中,浙江省到位资金821.9亿元,居第一位;江苏省到位资金771.1亿元,居第二位,上海市到位资金465.2亿元,居第三位。
芜湖、合肥、滁州,成了安徽名副其实的“投资热土”,前七个月总投资额占到全省16个市的前三位。
全省经济 一半靠投资来拉
过去5年,我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76.5亿美元,年均增长23.6%;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73万亿元,年均增长46.7%。境内外资金总量连续多年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四成。权威人士指出,我省经济能够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靠的就是持续高强度的投入,招商引资功不可没。
然而,今年上半年,我省投资增速只有21.6%,与“十一五”期间年均37.5%的增幅相比,回落幅度较大。面对经济增速和投资增速下行的压力,招商引资依然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推进器。省政府主要领导日前明确提出:“我省经济总体上还处在工业主导、投资拉动的阶段,而招商引资恰恰是产业和投资的最佳结合点,是推动发展的战略举措。”
而“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中,“投资”这匹马不轻松——已经负重一半以上,还得往上加码。省统计局发布数据称:我省经济增长一半靠投资拉动。2012年全省投资占GDP比重接近九成(87.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3.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七、中部地区第二(仅低于江西的88%)。
实际上,宣城、黄山两市投资总额已超过这两个市的GDP。蚌埠(98%)、马鞍山(97.5%)投资总额和GDP的比值也已接近100%。合肥、芜湖、蚌埠等六市这一比值均维持在90%以上。尽管受宏观调控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在下降,但统计数据显示,房地产投资在安徽固定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依然是大头。
吸金重地 制造业和房地产业
制造业和房地产早已成为我省吸金重地——2012年,三分之二投资注入这两大行业,占比为67.6%。其中制造业占四成,房地产业接近三成。而近两年来制造业投资占比走低,2012年为40.3%,到今年第一季度已降至39.8%。
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情况有待进一步改进。来自省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2012年,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42亿美元,占全省近五成;新批项目数110个,占全省近六成;新批项目合同外资额17.2亿美元,占全省近七成。国家级开发区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3.8亿美元,占全省总量不足三成,芜湖高新区、池州经开区、安庆经开区直接利用外资未达亿美元;省级开发区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9.9亿美元,占全省总量三成以上。
县域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31.9亿美元,占全省近四成,其中,一类县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4.2亿美元,怀宁、桐城、枞阳三县直接利用外资均不足2000万美元;二类县为7.5亿美元,濉溪、蒙城两县直接利用外资过亿美元;三类县为7亿美元,涡阳县直接利用外资过亿美元,省直管县宿松县全年无项目落户,直接利用外资增速大幅下降;四类县为3.2亿美元,石台县尚为空白。
安徽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交通十分便利,腹地市场广阔,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同长三角梯度差异明显,是其产业转移最为有利的承接地,长三角也成为我省省外资金的重要来源地。
专家诊脉 要避免招商项目恶性竞争
安徽招商引资业绩究竟如何,省发改委总工程师刘健点评:过去5年,全省引资总量快速增长,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76.5亿美元,年均增长23.6%;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73亿元,年均增长46.7%。招商项目引入资金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四成。上半年,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省外资金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0.6%、27.3%,增速同比提高4.5个和7.1个百分点。
目前,在皖落户境外世界500强企业65家、中央企业81家,在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4800个。招商引进的一批龙头企业,不仅填补了我省工资门类的缺项,还催生了一系列新兴产业,带动形成了家用电器、平板显示、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鞋业、现代中药等产业集群和生产基地。
但安徽招商引资的形式需要创新和突破。省商务厅副厅长潘万金认为,一些地方招商承诺兑现不理想,招商项目跟进服务不够;一些省级开发区主导产业不明,产业集中度不高,体制机制不活,开放创新意识不够;一些地方招商方式粗放,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效,招商活动项目签约成果大,履约到位资金小,引进的项目产业层次不高、投资强度不高、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要建立重大招商项目领导联系调度制度,分级分层协调调度;协调各地招商工作,避免招商项目恶性竞争;对各地实际利用境外和省外资金的质量、总量、增幅以及重大外资项目履约推进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