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市、县、开发区等利用外资主体均保持稳步增长。16市中,淮南、铜陵、宿州等13市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显著增长。省级以上开发区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31.6亿美元,增长15.2%,占56.0%。
“圈”出一个开发区,就能造就一个城市的吸金“洼地”。有这样一项数据表明,合肥经开区以仅占合肥市0.6%面积的土地,贡献了该市近20%的GDP和30%的工业产值。这片土地上,1377个项目蜂拥而至,世界500强、日资企业、台资企业……这些“巨无霸”似乎都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
现状 7个月“吸金”1400多亿
如果在全省的范围内进行一场评比,合肥经开区肯定是名正言顺的“吸金”大户。截至2013年7月底,合肥经开区共引进1377个项目,累计招商引资总额1448.6亿元。20年前的岗冲之地,20年后的“吸金王”,这对合肥经开区来说,是个“凤凰涅槃”的过程。
“尼普洛、花王、日立、洽洽、统一……”8月15日,合肥市招商一局副局长孙鸿飞掰着手指头数了起来,“目前,全区注册企业数4239家。”事实上,在这其中有不少都是“巨无霸”,比如26家世界五百强在经开区投资29家企业,拥有日资企业32家,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日资企业集聚地和台资企业首选地。 孙鸿飞大致算了一笔账,合肥经开区以仅占合肥市0.6%面积的土地,合肥经开区贡献了全市近20%的GDP和30%的工业产值,目前已经“吸”来了1448.6亿资金。
一些“巨无霸”企业,就是慕经开区政策之名而来。合肥经开区招商局工作人员李蓓回忆道,2010年3月,日本尼普洛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咨询政策的一通电话打到了开发区,凭着敏锐的感觉,李蓓果断地将这个消息汇报给领导,并把电话拨了回去。经过几番交谈和考察,尼普洛公司决定在合肥经开区设立血液透析器生产基地,这是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一次性投资最大的项目,一期项目投资2.99亿美金。
故事 为一家企业造一座“城”
为一些大项目“落户”,政府不惜“造城”。8月16日上午10点,位于经开区青龙潭路西、方兴大道南的出口加工区的公租房内,负责联保公寓日常维护管理的行政人员张宁,像往常一样巡视着属于联保公司的几座公寓楼。在她的口中,现在的联保公寓,已经成为一座可以生活的“小城”,已经交付的4幢公寓楼足以容纳1万多人生活,而未来(二期交付使用后)将有2万多人在这里工作、生活。
住在2幢楼2507室的盛大姐,就是这座小城的一员。每天7点40分,她在公寓楼下的餐厅吃完早餐,就穿过公寓和公司之间的长廊,走个三分钟左右,便到了工厂。“来这有半年了,这比以前的工作好太多,每天只工作8个小时,超出的会付加班费。不收房租,每个月还补贴70元水电费”。盛大姐很满意地说道。“我来时就带了自己的私人物品,公司早早就配好了床上用品,很贴心的”。
“大到超市小到配钥匙、缝补衣服,这里全都有,基本上半年都不用出去一次”,盛大姐显然是很习惯在这工作和生活。而在公寓的一层,记者发现,ATM机、奶茶吧、鲜果坊、西饼屋、眼镜店、员工超市、手机缴费厅……这些商业配套应有尽有。
记者了解到,加工区的公租房全部由政府投资,除了商业都是招标而来的,其他公寓楼都是直接出租给加工区的公司使用。
做法 像呵护婴儿一样呵护企业
“其实说到各地的招商政策,都大同小异,企业来开发区很多是冲着‘国家级’的金字招牌。”今年是孙鸿飞从事招商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他悄悄告诉记者,其实现在各地招商都在拼软环境,比如招商人员的服务、专业程序、耐心等。 李蓓向记者介绍了一个新名词:襁褓式服务,“就是从项目考察到签约直到投产,这里面所有的环节都由一名招商人员全程负责,一个企业就像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一样,好好去呵护。”
事实上,在某些地方,招商人员只要将项目“敲定”后,就会有政府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接,“这样他们彼此之间不熟悉,很可能耽误项目的进展,甚至是影响到客商对投资地的看法。”李蓓告诉记者,招商人员不仅要在项目上为他们排忧解难,有时候还得像个管家一样,为他们做些生活上的事。“有一家企业刚来我们这的时候,租车找我、买电话找我,甚至连招聘人员也找我。”李蓓笑着说,现在跟很多企业的高管已经处成了朋友。
但是,并不是每个项目都适合经开区,孙鸿飞介绍,像这种情况,他们采取的就是“组团吆喝”,比如农产品加工,矿产等,就向准入门槛低的庐江县推荐。8月7日,由合肥经开区推荐的上海向毅实业投资建设的年产1万吨变性淀粉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庐江县台创园,该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这是合肥经开区与庐江县区县合作以来,首个引荐后成功落户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