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艺术区,人们常常会联想到北京的798,上海的田子坊,甚至遥远的巴黎。事实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艺术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基于交流需要的圈子和沙龙。
但正如圈内人士所诟病的那样,合肥本土的艺术家,单打独斗的居多,缺乏团体意识,而不如北上广那些大城市的艺术从业者,懂得握拳合力。
就艺术自身而言,或许个性更为重要。保持独立而不附和,不与流行为伍,不为权势折腰,这些都是值得赞许的艺术品格。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应该放弃交流。
交流需要平台,而平台,都不会是天然存在的。
一些艺术家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早在多年以前,关于LOFT的尝试,在合肥已经悄然兴起。但似乎随着时间流逝,它们并未在本土艺术进程中,刻下太深的痕迹。
其实崔岗村进入艺术家的视野,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而且,如果缺少发自骨髓的热爱和执着,合肥远郊的艺术区萌芽,恐怕至今也难以冒头。
在谢泽的瓦房入驻崔岗之后,棉花乐园、八间房子、小梅多肉植物园、柴院客栈等艺术工作室,或者与艺术相关的“组织”,仿佛一夜苏醒。
如今,还有更多的艺术界人士,正在赶往崔岗村的路上。或许在数年以后,崔岗村将不再作为一个行政村落出现,而是成为另一个丽江和乌镇。
在与艺术家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并非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他们深入其中,真正领悟了艺术与生活的一体两面。
崔岗艺术家村的出现,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创作交流的平台,也为地方文艺的聚拢、整合、创新、推广,带来了新的无数可能。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他们也迫切需要重新构建对艺术的理解和感知。当一个充满惊喜和活力的艺术区展现在他们面前时,世俗生活必将充满新趣味。
瓦房:谢“村长”的玩艺空间
上世纪最后几年,画廊在大城市风行后,也开始在合肥出现。香榭画廊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家。在画廊获得成功后,创始人谢泽又投资过本土最具艺术特质的咖啡馆,现在,他又把目光投向合肥远郊,在远离城市的崔岗村成立了瓦房工作室,延续自己对艺术和生活的独家理解。
新标签:“村长”
尽管在16年后,香榭画廊已经成为本土的老牌画廊,与多家五星级酒店和高档楼盘都有密切合作,而画廊创始人谢泽,却始终不认为自己有经商天赋。
事实上,在圈内朋友眼里,谢泽身上的艺术家标签更为醒目。一家杂志以“撕掉艺术标签的7号电池”为标题,完成了对他的个人专访,而谢泽将其转入个人博客时,却取了另一个标题:渴望撕掉所有标签。
渴望撕掉所有标签的谢泽,在2012年意外获得了一个新的身份——作为崔岗艺术家村的发起人,谢泽被其他入驻者亲切地称呼为谢“村长”。
在入驻崔岗村之前,谢泽就很希望能在合肥找到一处地方,能通过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培育成类似上海田子坊或北京798一样的艺术家聚集区。
然而,合肥虽然不乏如红四方、合钢这样的废弃老厂,却并没有形成具有广泛影响的LOFT艺术区。
几年前,一位朋友拉谢泽去皖南建工作室,他谢绝了。他并不想为艺术而艺术,而且他承认,和“碧山计划”发起人左靖相比,他缺少那种“抛妻弃子”的钻劲。
瓦房:玩艺空间
正好在这个时候,谢泽发现了崔岗村。“艺术要有生活的养分。”在考察过崔岗村的周边环境后,他确信这里是一个可以让艺术回归生活本身的佳境。
前一天看好房子,翌日就与农户签订租赁合同。谢泽说,这并非一时的激情,这个想法酝酿已久,而崔岗,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村正在灯火阑珊处。
谢泽的“瓦房”,是崔岗第一家艺术工作室。工作室由四大两小的农家房子构成,精于艺术装饰的谢“村长”,并没有对其进行过多“雕琢”,而是基本保持了农家小院的原生态外观。在此基础上,装点了一些清新的艺术饰品和家具。
瓦房的门窗刷上了蓝色的油漆,小院中搭建了简陋的凉亭,以配合户外活动的需要。室内有私人画室和展厅。小会客厅中,壁炉和简单的铁艺陈设,自然烘托出艺术气氛。
而对谢泽本人而言,瓦房不过是一个可以“玩”艺术的地方。他对艺术的态度,是生活第一,艺术绝对要接地气。
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谢泽把“艺术”归结为一个过时的词。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对艺术的理解,可能会被慢慢消解,但艺术会在生活的不同层面展现出永久生命力。
崔岗:“艺术家村”
去年工作室改造完工后,谢“村长”特地举办了一场小型的酒会,吸引了省城不少艺术家和文艺爱好者前来参加。在令众人惊艳之余,“村长”自然也没有错过这个游说大家加入的机会。
在瓦房的成立酒会之后,谢泽又举办了一场个人画展。他设想,未来的崔岗村,能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集创作、交流、展示、游玩为一体的艺术区。
建立瓦房工作室,邀请艺术家入驻崔岗,谢泽怀着极大的热情,推动“艺术家村”的萌芽生长。“做这些事,我没有在艺术上为自己做很大的规划。”他认为,只有不背负太重的包袱,才能获得艺术上的自由。
“但崔岗必须自然生长,拒绝急功近利的商业开发路线。”谢泽说,“庆幸的是,在这一点上,当地政府与艺术家达成了共识。”
现在,崔岗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加入其中,加上官方的支持,谢泽对这里未来的前景非常看好。“我们正在筹划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和艺术家专业委员会,前者将用来解决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的维护,后者则会为艺术家村设置一定的进入门槛,确保进来的是真正的艺术家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