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处“不落腰包的腐败”须用重典
给马路跨护栏者 算几笔账
高校岂能以“山寨”和世界接轨
非常道
下一篇4 2013年8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惩处“不落腰包的腐败”须用重典

刘晶瑶
 

“住洋房、吃海鲜、买高档礼物……领导根本不管单位还有多少钱,只管叫我签单开票。”一位经常跟随领导外出的某地财政局长向记者诉苦说:“往往出去一包票子,回来一把条子。”记者日前在北京、河北、江苏、安徽等地调研发现,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出现挥金如土现象,职务消费演变成“不落腰包的腐败”,不当职务消费像一个“黑洞”吞噬着国家财富,引起群众不满。(8月13日《新京报》)

当官的朋友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吃光、花光、糟蹋光,就是别往兜里装”,三光政策,平安无事,还显廉洁。其实,“不落腰包的腐败”由来已久,绝非什么新闻。但沉珂旧疾非但没有得到解决,近些年来,反有变本加厉之势。对于“大款不如公款”,花公家的钱,大手大脚的行为,民间积怨已久。但浪费财政资金,各色消极腐败却屡禁不绝,甚至夸张到一人当官全家享福的程度。

惩处“不落腰包的腐败”须用重典,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进一步收紧“钱袋子”,让地方政府学会过“紧日子”。严格审批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资金,从根源上堵住职务消费的黑洞,让领导的条子无钱可报。

其次,建立有效的制度渠道,让民众的亿万双眼睛形成同心倒逼的效果。织起一张民众监督、舆论监督的天罗地网,让“不落腰包的腐败”无处藏身。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严肃对待举报信息,查处一起、处理一起。对某些司空见惯的“腐败”,也应当严格按照法律对于职务腐败的界定,严肃处理。

其三,清理整顿财务制度。不少“不落腰包的腐败”之所以屡禁不绝,就是因为地方一把手对单位财务情况的垄断。“一言堂”“一支笔”,让内部监督成为空谈,让外部监督流于形式。真遇到检查,也会以两套账来应付上级。这种“针扎不进水泼不进”的内部腐败,也增加了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难度。有鉴于此,应当严格财务人员的责任。定期由财务人员,向外部审计及纪检人员,汇报本部门的财务支出情况。彻查预算外资金,杜绝“小金库”的存在。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