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部某省一名厅长深入基层调研,在与当地群众交流时,这位领导在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等几个简单问题后,竟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现实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一些干部开会讲话,或汇报工作时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但一旦直面群众时却“结结巴巴”,不知道如何与群众“打成一片”,也就查不清基层的实情,摸不准群众的诉求。(8月5日《新京报》)
一些地方官员,在给上级做汇报或者给下级做报告的时候,无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是一旦面对基层群众,草根百姓,就像患上了“失语症”一样,变得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起来。其中的原因应该有两点:
首先,官员在面对上级做汇报或面对下级做报告的时候,往往以摆成绩,讲政绩为主,表扬自己,当然很有底气和信心,发起言来自然也就滔滔不绝了。而官员面对普通群众的时候,往往也是群众有困难需要帮助,有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这时候的官员,或者因为准备不足,或者因为不想承担责任,给自己找麻烦,自然就支支吾吾,语无伦次起来了。
其次,一些地方官员,整天呆在机关里,陷入文山会海无法自拔,平时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普通群众,既不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也不了解他们的现实诉求,慢慢地也就和群众之间有了隔阂,甚至说和群众形成了两套完全不同的话语体系。结果面对群众的时候,除了礼节性的寒暄几句,确实也找不到什么话题可聊,更别说深入地交流一番了。
领导干部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但要“身入”,更要“心入”,也就是从心里关心百姓的生活,关注百姓的疾苦;从心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官员面对百姓时的“失语症”,既是走“群众路线”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同时也反过来证明走“群众路线”是多么必要。而要根治“失语症”,就要把心沉下去,把心贴近百姓,贴近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