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调控房价涨10倍 楼控路在何方?
对王林的“围剿” 为何姗姗来迟?
原来也可以不做“狼爸”
“大学生当城管” 不应再成新闻
非常道
治治官员在百姓面前的“失语症”
下一篇4 2013年8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10年调控房价涨10倍 楼控路在何方?

济日平
 

房价的不断上涨,也使得市场对不断加码的楼市调控政策的效果产生了质疑。近日有媒体统计,从2003年至今的10年时间里,管理层出台房地产相关的宏观政策达43次,房价也随之上涨超过10倍。(8月5日人民网)

尽管房价与收入比已证明不能最合理反映中国房价高低,但房价为什么居高不下呢?他们总结出的根由与我们民间的“推测”基本吻合。如“丈母娘推高房价”、“贪污腐败推高房价”、“土地财政推高房价”、“通货膨胀推高房价” 等。甚至认为,每一次的调控,本身也在推高楼价。

诸如此类的推断其实不无道理。俗话说,十年磨一剑。但房地产调控这把利剑断断续续磨了十年,却没有显露锋芒。究其原因,十年间,一方面,各类调控措施主要是针对购房者,但单方面抑制需求的调控难以见效,房价越调越涨。另一方面,调控楼市,地方政府不“割肉”让利。因为地方政府过分依赖土地财政,补充地方税源,偿还政府性债务,土地出让金是可依仗的“重头”。去年,经济学者周天勇抛出“房价里70%是政府税费”一说,恐怕不是空穴来风。

10年调控楼市43次,房价却上涨10倍,这足以见证个别地方政府调控楼市的矛盾与纠结,在政绩的诱惑驱动下,在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的现实“逼迫”下,个别地方对楼价“明打暗抬”的意图明显,甚至就是最为盈利的“大地产商”。

如何调控楼市,其实思路明确摆在那里,关键是地方政府愿不愿意,肯不肯的问题。比如,政府部门能否“割肉”减少收取的税费?能否增加政府投资,多建一些公租房、廉租房,以减轻社会“刚需”?等等。

所以,未来调控楼市,地方政府缺少的不是思路,而是执政为民的理念——调控楼市,是为百姓谋福祉,还是为了官员谋仕途,为了地方政府搞政绩?假如执政理念不端正,执政“为了谁”不厘清,楼市调控就会陷入迷途和黑暗之中,只能是越调越涨……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