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均衡配置生源,按学生居住地就近入学,大部分县基本实现了‘零择校’。”教育部发布了对浙江省义务教育督导检查的反馈意见。谈及以往的“风光”生活,义乌市一所名校的校长金孜红说:“真的比教育局长还要牛,市委书记、市长经常找,市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更不在话下。亲戚多,朋友多,电话多,饭局多,诱惑多,甚至有人把一大摞钱放在办公室里,现在好了没有择校了。”(8月1日《中国青年报》)
浙江实现了“零择校”,表面上看很公平,但是其内里还是不公平。同样是上学,享受的教育水平是不公平的,享受的教育资源是不公平的。辖区有好学校孩子就能上好学校,辖区有孬学校孩子就只能上孬学校。“均衡配置生源”并不是万全之策,表面的“零择校”背后不一定真是“零择校”,谁敢保证没有家长为了上名校花大价钱到名校所在辖区去买呢?
杜绝择校是美好的,但是硬拳头之下,潜藏着更大的不公平,有钱人无需找人去择校,但是他们可以通过买房子去择校、办户口去择校,没钱人只能被“均衡配置”到“贫民窟”学校去上学了。
社会需要“零择校”,公平需要“零择校”,但是“零择校”的美好应该体现在公平的教育资源上,无需择校下的“零择校”才是美好的。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大家心甘情愿地“零择校”。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谁造就了择校热?
一者,是师资分配不公平造就的。为什么会出现名校,就是因为名校有名师,谁不想让孩子师从渊博的名师?
二者,是学校之间大差距造就的。大城市和小城市有差距,城市和乡村有差距,就是在同一个城市内的学校还要分出省实验或者是市重点,政府教育投资也出现了“偏心眼”,谁想让孩子上普通的学校呢?
三者,是招生中的天壤之别造就的。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学的时候,你师出名门还是师出寒门,决定着升学的时候,你会迎接热情的目光,还是寒冷的眼神。名校的校长可以推荐上学,普通学校的校长有这样的权力吗?
只要让学校之间的差距缩小,只要没有重点和普通的区别。哪个家长会是神经病,劳什子的多花钱、多跑路去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