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待竞时陡然“触礁”
2013年7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千帆待竞时陡然“触礁”
谁捅了船王的窟窿?
 

隐患:皖江航运业领航者背后的疯狂扩张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使芜湖石硊江海轮船公司陷入困境的就是2012年购进33000吨级散货货轮,引发资金断链。

当年,芜湖石硊江海轮船公司购进了多艘万吨级海轮,而最重要的一个举动就是购入这艘33000吨级的货轮。

当地媒体的报道称,2012年6月28日,皖江首艘3.3万吨级散货货轮成功首航,使芜湖成为省内首个拥有超3万吨级散货货轮的城市,“标志着芜湖航运业在构筑皖江物流和现代服务业高地的进程中占得先机。”

而此时的芜湖石硊江海轮船公司已经被架到了“皖江航运业的领航者”,“承担了引领皖江航运业加速崛起的重要责任”的高度。

2012年的航运市场,已是萧条一片,按照芜湖行运航运公司总经理王燕的说法,2008年之前,每天坐着不动,客户排队上门要求运货,现在只能天天坐在公司吹空调。

3.3万吨级货轮,价值1.3亿,向银行贷款后,每年需还贷1000万,难以理解韩国用为何要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购进大型货轮。

而就在2012年6月3.3万吨级货轮首航时,石硊公司仍在对外宣称,已开始规划建设5万吨级江海直达货轮。

明显的是,韩国用拥有一个宏大的战略构想。在石硊公司外悬挂的多幅宣传图片上,一张大红色的经营业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红色的箭头一路上扬,预计在2015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能够达到5~10亿元。

“几天前,芜湖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来到石硊公司,就拖欠百名船员工资一事进行对话。”司先生对记者说。

朱祚财同样意识到企业发展过快的问题,“每年都造一条船,最后一条船是3.3万吨的,一个多亿,投资数额有些过大;另一方面就是近几年市场不是太好,特别是后期,3.3万吨的船出来以后,基本上都是亏本运营。”

“是一个发展机遇问题,如果没有市场的低迷,也不会存在这些情况。石硊公司是我们一手创立起来的,现在到了这一步,我们都很心痛。”朱祚财说。

困境:成本越来越高,运费却在下跌

从2003年底,到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2008年,四年间,航运经历了几十年未曾出现过的“超级繁荣”时期。但最近几年,航运业一直处于低谷。

芜湖友谊航运公司总经理夏家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购进一艘6000吨的船,价格至少在650万,银行利息按照一分计算,一个月就要7万块钱,如果能接到海螺水泥大单位的单子,现在也只能给到1.5元一吨,“而2008年以前,价格在3块钱一吨。”

按配置7名船员,一个月工资至少3万块钱,再加上轮船保险费等其他费用,每个月总体运营成本要12万左右。

“平均每个月三趟,每趟至少要收入三到四万块钱,才能够保本。但基本不可能,现在能跑两趟就不错了。油价又要涨,银行利息也可能涨,航运现在已经到了不能再低迷的状态了。”夏家俊说。

“运价降低,运量过剩,恶性竞争,货源萎缩。”芜湖江岸港航管理处王秀明处长总结说。

“2003年以后,卖大米、茶叶、水产的,都把资金结了以后搞航运,油价便宜,如今整个油价翻了三倍,但市场价格反而在下跌。”芜湖海腾航运公司老总胡明回忆起当年的顺势,不禁感慨。

雪上加霜:银行借贷难题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企业主都认为贷款难也是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记者还了解到,芜湖有一家航运公司购进一条6000吨的船,当时购买价格570万,银行贷款270万,三年还清。银行说不出五天把贷款发放,可是一年半了,贷款还没有发放。

银行放贷不仅难,而且有时还要搭配三年的保险、理财产品、金币。

如果是民间借贷,则利息更高。“2000万民间借贷,算两分利息,企业利润最高达到12%~15%,融资成本达到20%,就会把利润全部吞掉,最后不断内耗,以前挣的钱最终全部陷入利息的黑洞。”胡明甚至认为,芜湖石硊公司的危局是缘于此。“更为残酷的是,很多时候银行会突然收回贷款,把企业的资金链断掉了。”胡明说。

省航运商会:国家政策帮扶仍需提速

针对芜湖航运公司的种种问题,安徽省航运商会曾报送《关于扭转我省水运企业当前危困局面的几点建议》。商会认为,水运企业摆脱当前困境,政府应提速帮扶政策。

其中包括:制定帮扶政策,建议省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我省水运产业进行一次深入调研,对水运企业的各项收费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制定帮扶政策,帮助企业摆脱当前困境。

帮助企业增收节支。争取国家对水路运输燃料给予适当补贴;国家在安徽推行船舶油改气试点。规范水运产业行业定价,适当控制恶性竞争;加大对水运运力的调控。制定政策鼓励符合船舶结构调整项目,限制运力过剩项目,制定对带有安全隐患的老、旧、破及超龄船舶的退役标准。

引导行业抱团取暖。发挥行业商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引导行业内企业抱团取暖,共渡难关。

“航运企业的发展,60%是靠国家对企业的扶持力,自身的发展速度是40%。民营水运企业,6000吨船价值就在600万,个人投资太大,维持实在很难。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芜湖市整个航运公司的40%已经倒掉了;2013年如果走得不好,还有可能增加20%~30%。”芜湖市行运航运公司总经理王燕说。

记者 赵汗青 文/图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