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军功章 她珍藏40年
男子酒后打警察砸警车
七旬老太千里步行乞讨赴监狱探子
下一篇4 2013年7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父亲的军功章 她珍藏40年
他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 太和老兵女儿想弄个清楚
曹亚伟 文/图
 

十岁丧父、母亲改嫁、丈夫去世……40年来,太和县税镇镇村民张自英一直与坎坷和苦难相伴,心怀悲戚却毫无怨言。直到这两年,母亲患上了脑血栓,记忆开始混乱,她才变得忧虑起来。忧虑的原因是父亲遗留下的10枚军功章和纪念章,以及一本破破烂烂的复员军人证。“父亲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这个问题,多年来张自英一直想弄个清楚。

1.十枚勋章承载的记忆

日前,见到记者后,张自英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个小布袋,小心打开,里面是一个红布包。再打开,10枚军功章和纪念章呈现在面前。

张自英说,父亲去世时,她只有10岁左右,所有关于父亲的故事只能从这些军功章和纪念章以及父亲的复员军人证书上解读。

张自英所说的复员军人证,是1973年8月1日太和县人民武装部发放的。上面的信息显示,张自英的父亲名叫杨增善,1929年出生,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前在零零七四部队二支队任班长,1955年7月20日复员。在部队期间,杨增善荣立三等功一次,复员时患有胃病。

张自英提供的10枚勋章中,4枚因为生锈,无法辨认。剩下的6枚分别是: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阜阳治淮劳模奖章,解放西藏纪念章,康藏筑路纪念章。

张自英称,父亲的军功章和纪念章总共有几十枚,父亲去世时,一部分放入棺木中,还有一部分遗失。

2.老兵的经历少了十年

位于太和县税镇集东的十里沟村,树木遮天蔽日,76岁的张玉珍老人安坐在一个农家小院里。看到女儿张自英到来,老人只是说了一句“来啦”。

张自英告诉记者,这两年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前些时候又患上了脑血栓,记忆力大不如前。

据张玉珍老人回忆,她与杨增善于1960年前后结婚。杨增善去世后,她带着三个孩子生活,无奈之下改嫁到十里沟村。

采访中记者发现,杨增善于1955年复员,1965年返乡生活,中间的经历少了十年。对此,张玉珍老人已无法想起。

此时,张玉珍家的两个白色瓷杯引起记者的注意。

记者看到,这两个白色的瓷杯上写有“合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字样,编号分别为10和11。张玉珍证实,这是杨增善留下的东西。

3.为妻子他放弃了工作

为了弄清楚杨增善复员后的经历,记者前往太和县税镇镇郝庄村进行寻访。

据杨增善以前的邻居介绍,杨增善返乡时他大约七八岁,经常和杨增善聊天。闲谈中,杨增善曾说过,自己进过西藏,属于张国华将军的部队。复员后,可能当过交警。

这位邻居的说法后被杨增善的弟弟证实。据他回忆,杨增善复员后在合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工作,后经人介绍,与张玉珍结婚。1965年前后,张玉珍写信对杨增善说,自己在家十分辛苦,要求他尽快回乡。

几经思索,杨增善辞掉工作,回乡务农。

4.村庄里被遗忘的老兵

关于父亲,张自英印象最深的是一句呵斥。

据介绍,当时杨增善身上长了疮,村医为其手术时,家里没钱买麻醉药,杨增善要求医生直接用刀剜。只有几岁的张自英见状吓得大哭,父亲吼道:“哭什么哭!子弹打在身上,老子都不怕!”

张自英称,父亲去世时村里为其开了追悼会,这在农村十分罕见。

郝庄村外的一处田地里,杨增善静静躺了40年。一抔黄土,荒草丛生,坟前没有墓碑。

走访中,除少数老人外,很多人已经忘记了“杨增善”这个名字。村里的年轻人更不知道,村外的黄土下埋葬着一位英雄老兵。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