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肥东的“企鹅人”程玉龙,昨天如愿在合肥举行了一个小型的“企鹅家族”聚会。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呼吁人们关注包括“企鹅病”患者在内的罕见病患者群体,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病友们微笑着活下去。
患者讲述:发病就像走着走着突然掉进沟里
1982年,程玉龙出生在肥东县八斗镇,上面有四个姐姐,他是唯一的男孩。程玉龙出生那年,母亲已经发病,但始终没能确诊。后来母亲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先是走路不稳、说话不清,最后瘫痪在床。1989年,刚刚40岁的母亲离开了这个世界。
同样的不幸又发生在姐姐们身上,程玉龙的大姐只活了40岁,三姐29岁时也发病了(于去年8月去世,享年39岁)……程家人开始恐惧,祈祷这种可怕的疾病能放过家中唯一的男丁。
可一切还是毫无征兆地发生了。程玉龙发现自己走路开始发飘,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失去平衡,说话也没以前利落了。2010年8月,一纸“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报告单彻底改变了程玉龙的生活。他形容自己就像“走着走着突然掉进沟里。”
“回家后有啥好东西,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医生告诉程玉龙,他的小脑萎缩已经很严重。
在确诊自己是一位“企鹅人”后,程玉龙也开始渐渐从当初的悲观情绪中走出来。为了不让自己的病带来更多的烦恼,他没有选择生孩子,去年他还主动离了婚,他认为年轻美丽的妻子还应有更精彩的人生道路可走。
渴望共鸣:一旦与外界隔绝病情将迅速恶化
其实,像程玉龙这样的病人遍布全国各地。疾病一旦来临,他们的生活将彻底逆转。更可怕的是,一旦与外界隔绝,病情将迅速恶化。
就在去年,程玉龙所在的“中国小脑共济失调病友协会”在江苏举办了一个病友见面会,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功,于是他想到在安徽成立一个“小脑共济失调罕见病关爱中心”。
“虽然目前没有什么药物可以有效治疗企鹅病,但是身边就有奇迹发生,这和患病后的心态与身体锻炼是分不开的。”程玉龙给记者说了一位杭州患者的例子。
“她患病2年左右,走路已经不是很稳,开始要坐轮椅了。这时她接触到一些别的病友,知道锻炼非常有意义,就拼命去锻炼,坚持了2、3年,走路就没问题了。后面又进行一些细节锻炼,现在她走路、说话都和常人差不多。”
这件事坚定了程玉龙走上公益之路的决心,他也从中看到希望。“我希望在生命的最后,可以为更多患者树立坚强生活的信心,让他们努力像患病前一样,活出多彩的人生。”
专家呼吁:产前诊断和筛查是防治最佳途径
除了“企鹅家族”,“月亮孩子”、“金刚葫芦娃”、“瓷娃娃”……这些出现在童话故事里的好听名字,来到现实生活中都变成了恼人的罕见疾病。
年仅9岁的“瓷娃娃”正正(化名)来自阜阳,因腿骨频繁骨折无法行走被省立儿童医院收治。自打两三岁记事起,正正就知道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因为腿老是骨折,不能走路,不能跑跳,也不能上学。
“这是典型的成骨不全症,是一种因先天遗传性缺陷而引起的罕见病。”省立儿童医院骨科主任孙军介绍说,患者骨质薄脆得像瓷片一样经不起碰撞。
成骨不全症通过手术可以矫正,否则会越来越严重。
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我国罕见病患者的住院医疗服务仍属奢侈性服务,患者呈现出用不到药、用药不及时和用不起药的特点。
孙军表示,对于那些有家族史的父母,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筛查是罕见病防治的最佳途径。
什么是企鹅病?
即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神经内科)是所有报道的共济失调中最多的一种。发病机理未明,病变主要累及小脑,但脊髓及颅神经也可部分受累。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小脑萎缩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患者行走如企鹅般摇摇晃晃。步伐不协调,动作、言语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