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份起,东莞市政府官网公告栏上设置反映民意的通道以来,15份最终被通过的征求意见稿中,没有一份意见稿的投票人数超过1,也无一人在上面反馈意见。对网征民意全部“零意见”现象, 市民说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反映意见,专家说,民意征集窘况折射公民意识淡薄。(7月10日《南方都市报》)
专家把征不到民意归因于公民意识,这一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即使东莞市流动人口太多,影响到参与当地政策讨论的积极性,但也决不影响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更不会影响当地人的参与热情。以流动人口为例,仅《企业人才子女入学暂行办法》一条,就关系到他们子女上学的重大问题,放在一个能够畅快交流的平台上,恐怕只会民意澎湃,岂会冷清得以“零意见”收场?
“零意见”也是值得倾听的网上民意,它至少透露出政府收集民意的方式单一,同时,也表现出网民对这种形式的怀疑。“零意见”不是没意见,而是民意不知往哪说,或者在网名的潜意识里,已形成了一个思维的惯性 ,一直以来说了也不管用,因而此次也懒得说。
“零意见”也是意见,它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方式,提醒政府部门,征集民意必须广接地气,必须尊重群众的习惯,在与民交流的渠道上、处理民意的方式上,都不能脱离群众,更不能在一个冷僻的地方,以“愿者上钩”的心态等待民意。“零意见”背后的潜台词值得倾听,只要细心听取,就会收获一些有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