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江淮大地热浪滚滚,蒸笼、烤箱、微波炉、桑拿房……怎么形容都不为过。“每天出门感觉自己都快被融化了,怎么也不相信气温只有35℃多一点。”合肥市民孙女士感慨道。昨日,气象专家对市民感觉“被降温”进行了详解。
解释一:地表温度比气温高得多
记者实测
三孝口地表温度达到62.8℃
昨日午后,记者携带了支温度计,在合肥市三孝口附近的路面上,经过半小时的测量,发现温度计的最高值分别达到了62.5℃、62.9℃和63℃,平均最高值为62.8℃。比当日最高气温高出了20℃。
随后,记者从合肥市气象站了解到,当日该站记录的地表最高温度为62.7℃,和记者所测相差无几。
专家解释说,“由于这两天合肥空气质量较好,地面可以充分吸收阳光的热量。太阳的热能被地面吸收后,地面再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把热传给空气,这是空气中热量的主要来源。而空气吸热速度较慢,所以地表温度会明显高于气温。”
解释二:同一城市不同区域也有温差
气象观测
合肥市实际最高气温达到38.4℃
昨日,合肥市的最高气温为35.6℃,这一数字从何而来?记者了解到,这一数字来自位于骆岗机场的气象观测站。
“这是合肥市唯一的国家基本站,这个站点的气象观测数据代表了合肥市。所以上一轮降雨过程中,合肥市的降雨量达到了暴雨级别,但老城区却并没有下多少雨,正是这个原因。”
也正因如此,尽管同一个城市,因为区域不同,气象观测数据也并不相同。
以昨日为例,合肥市科技园14:14时,最高温度达到了38.4℃;位于合肥市北二环市气象局观测点的数据为37.9℃;滨湖新区为35.9℃。由此可见,同在一个城市,温度差别也可达到2.5℃。
解释三:影响人体感知的不仅只有气温
专家分析
湿度、风力也是主要原因
天气预报的标准气温与人们实际感知的温度(即体感温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地区、环境、个人的差异,导致体感温度与实况温度产生差距。
影响体感温度的因素有很多,专家认为让人们感受到温度差的最主要因素是相对湿度和风力。
当气温高且湿度大时,皮肤表面的汗液不能很好蒸发,人体散热效率低,体感温度高于实际气温。
风像一把巨大的风扇,无形中加速了空气的流动,能迅速将皮肤上的汗液带走,使人感到好像温度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