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九中:着力精品学校建设,“精”在何处?
2013年7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肥九中:着力精品学校建设,“精”在何处?

合肥九中国旗班社团参加合肥市社团巡礼
陈明华校长和保送到中国科技大学的王锐合影
合肥九中三个省级课题开题报告会
 

编前:合肥九中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老校,承载着相对较多的社会关注和期待。尤其是面对合肥市高中教育规模、布局不断调整的局面,如何在新平台上创设新的动力源和发展点,推动学校持续发展?这个令合肥九中人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学校的“十二五”规划里有了答案,那就是:积极实施课程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学校持续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创办教育理念先进,办学模式科学,教育教学实绩明显,发展前景宽广的精品学校。

精细的管理——关注过程 定制度重检查

合肥九中精就精在管理,那是一种在科学管理、严格管理、精细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和谐管理。

2013年1月,时值隆冬,寒意慑人,但合肥九中这所“百年书院”充溢着紧张、忙碌、热烈的气氛,大家正在做着寒假前的收官工作。校长室要求任课教师把自己的“教师业务手册”、“听课笔记”、“教学计”统一收齐,交到教务处,学校安排专人进行检查;任课教师本学期的教学设计记由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和各教研组长共同参加检查,评出优秀等次,进行展览。学校督导室专门检查学生期中考试后写在学校统一印制的作业簿(含作文本)上的作业、有批改痕迹和分数统计的测试卷。三个年级学生的学分认定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教育改革固然难,但难事从细处着眼,从细节入手,用最细微的工作来一点点改变学校却切实可行。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合肥九中经过多年的孜孜以求,提出“有效管理”,不仅关注管理的效果,也细化了管理过程。

学校实行目标管理,倡导奖优罚劣,不搞教师论资排辈,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学校学年初将各种指标定到年级, 分解到班级,每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后统一划定模拟分数线,班级考核达线情况,学科教师考核有效达线情况,综合班级和课堂的一日常规,评价班主任和授课教师的工作实绩。

建立科学的考试及评价制度,每隔一月在所有年级进行定期检测、诊断、检查、考核,为确保成绩真实可信,采用教考分离,试卷根据教情和学情由年级教师交换命制,打乱班级排考场,严肃考场纪律,规范试卷装订,学科组流水阅卷,教务处统分造册等措施。月考之后,认真召开分析会,将真实可信的成绩分发给学科教师,让教师总结经验, 找出差距, 积极制定补救措施。

严格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反馈制度,每学期的期中、期末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作业批改情况;而且要对每一位教师进行分科评教,所有学生,人人填表,对所有授课教师的“为人师表、教学态度、教学效果、课堂纪律、作业批改”等调查项目进行认真填写,学校进行数据分析并在教职工大会上如实反馈,而且还将检查结果和评优、晋级挂钩。

精巧的教学——立足教研 教学反思常规化

合肥九中精就精在教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加有效教研,为“低分高出,高分优出”提供可能。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学校发展的保证,而搞好师资培训的关键则在教研教改。合肥九中倡导“向管理要质量,向教研要效率”,始终坚持教育教学以教科研为先导,教科研必须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落实于教育教学实践中这一原则,积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学校教科研在提升学校整体水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学校在开展教科研活动中坚持“三抓”:抓课题,为教学实践服务;抓舆论,形成学校教育科研氛围;抓队伍,培养教育科研积极分子。

目前,合肥九中共有一个国家级课题、四个省级课题、两个市级课题在开展研究。此外,学校注重营造教科研氛围,校长带头参加课题研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会议。连续多年,学校都派教师参加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召开的教育科研年会。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而这也正是合肥九中一直秉承着的信念。九中倡导教师必须具有反思意识,针对每节课要多问“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接受程度怎么样”。对于九中老师来说,教学没有最优,只有更好,只有经过反思的教学,才是更有效的教学。

合肥九中这几年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令人眼前一亮,目前,合肥九中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不是以老师教得如何,而是学生接受得如何;不是教师讲得如何精彩,而是学生学得是否扎实。课堂上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有利于学生的发现,教学方式哪怕有违传统,九中都在积极倡导和践行,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学校还通过集体备课以及学校大会等方式进行教学方式改变大讨论。现在,九中的课堂既能看到教师讲授,也能看到学生讨论,甚至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的争论;既能看到教师演示,也能看到学生实践;既能看到视听并用,也能看到学生阅读,教学方式的丰富,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精干的队伍——德艺双馨 三尺讲台写人生

合肥九中精就精在教师队伍,他们师德高尚、素质精良、战斗力强,树立起能师形象、学者形象和绅士形象。

“讲台三尺,演绎幽微世界,黑板一方,集成浩瀚乾坤。人生岁月有时尽,惟有教坛日月长。”如今,在合肥九中,一批乐教、善教的教师就像一个个辛勤挥洒汗水的园丁,精心浇灌、培育着园中的幼苗。

曾在三尺讲台上执鞭三十余载的陈明华校长深知,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源于教师专业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合肥九中的做法是,通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多种渠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帮助教师实现个人人生价值,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合肥九中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坚持五方面的努力:集体备课——为教师的教学补钙;青蓝工程——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请进来,走出去——开拓教师眼界;课题研究——教师发展的翅膀。通过这样不懈的努力,合肥九中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以高级教师为基础、骨干教师为主体、省市教坛新星为龙头、年龄结构合理、学历水平高的队伍。据了解,合肥九中现有特级教师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合肥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高级教师58人,省级“教坛新星”6人,市级“教坛新星”8人。

在合肥九中,每一位老师都有一个“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它可是学校的“掌中宝”。通过这一载体,收集教师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滴滴,用以展示教师的专业风采,以便教师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促进师生共同、和谐发展。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寒暑假里教师都是很轻松的,可是合肥九中的教师却并不是这样。他们至少有以下工作要做:做当年全国16套高考真题并参加考试;提前撰写两周的教学设计;参加年度班主任工作总结暨培训会;骨干教师和班主任代表参加合肥教育局组织的暑期培训;整理个人专业成长记录袋;参加网络研修和远程培训;阅读一本教育教学类专著,听专家报告。

这一系列举措使合肥九中教师的专业成长进入了快车道,为推进高效课堂提供了思想和师资保障。教师迅速更新了教学观念、提升了专业能力,更加注重处理教材和驾驭课堂时的科学性,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准确把握,更加注重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及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有效度。

精灵的学生——

学做真人 辛勤历练成英才

合肥九中精就精在精灵的学生,他们自信、阳光又充满灵气,朝着“做真人”、“成英才”的方向努力。

合肥九中理解高中三年和人生三十年的关系,努力用三年的时间为学生今后三十年负责,积极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育人理念,多方面、多载体开展德育活动。合肥九中的墙上有着“做真人”、“成英才”6个大字,“做真人”即培养学生做到探索真知,追求真实,崇尚真诚;“成英才”,即让学生在三年的时间成长为一个“让社会欢迎,让家长放心,让学校自豪”的对社会有责任感的未来建设者。

从爱心资助到全面关心学生成长,从理想前途教育到心理咨询辅导,合肥九中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兴趣浓郁,学习劲头高涨,3年的发展,同学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岁月的历练,更是思想和智慧的超越。

合肥九中配合学生的不同需要而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这几年,该校出现了很多成功的例子。现正在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就读的王锐,是合肥九中2010届保送生,可以说,正是班主任方文彬老师的发现和王锐自身的努力,才有了他今天的成绩。

另外,学校细化学生德育教育内容,凸显德育实效,做到有针对性,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一贯坚持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国防教育、环境教育、身心卫生和个性发展教育及安全教育;“六个一”活动制度化, 各班间周举行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举行一次校会,每学期一次校内公益活动,每年一次社会劳动,每学年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学英雄人物、学身边榜样”活动;同时,以校外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多年来,学校坚持为学生开设各种课外活动,这里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以及各类演讲和朗诵比赛,又有专门为那些有特长和在某一方面有潜质的同学成立兴趣小组,使得学生能在学习之余,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合肥九中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利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合肥九中积极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社区活动以及修学旅行, 每年寒暑假,学校要求老师就开展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提供选题,学校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的方式倡导家长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学校同时还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活动小结开展评比活动,并将学生的优秀作品结集;2010年,大胆尝试,先后在非毕业年级开展各项走出校园的活动,让学生走进工厂企业,走进社区,走出国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提升各种能力。

由此可见,合肥九中的“精品”不仅体现在教学中追求精巧细致、精益求精,也不仅体现在管理中树立全面质量观,倡导精细的过程观。更体现在将教育目光聚焦到每一个学生,聚焦到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塑造学生个性。在这里,学生的灵气十足,找到了学习的自信;在这里,教师的才气尽显,找到了工作的幸福。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