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来说,基本上每天六到七成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上的效率对于他们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合肥市第十中学,高效课堂效率就被列入该校的重点工作之一。
2010年升入十中的学生中,中考成绩达一、六、八联招线仅1人,全市前5000名只有69人,前6000名也仅有172人。时隔三年,合肥十中的高效课堂凸显出了自身的深刻影响。这届学生成为应届高中毕业生, 492人(不含艺体等)中,达一本线58人,二本以上达线279人,本科达线率83.74%;加艺体等共530人达本科线。其中陈明伟609分,名列理科全省978名。这骄人的成绩,或许有一部分就要归功于高效课堂所带来的收效。
探索高效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成合肥十中常规工作
2011年12月26日,合肥十中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吴菊文校长详尽分析学情时,阐释了高效课堂实验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高效课堂探索是常规工作,对内大力宣传,既做又说,对外只做不说,目前不申报科研课题,只求实效,摒弃功利。”就是以这种低调实干的态度,合肥十中不动声色的扎扎实实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发放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高效课堂22条》和《高效课堂八讲》,供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悟;教研组活动安排理论学习专题。
探讨并明确合肥十中课堂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四大要素”:课堂目标(学什么)、学生互动(怎么学)、教师点拨(有问题怎么办)、当堂训练(效果怎么样);
领悟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分组搭配(好中差)、目标确定(适当)、学生互动(组内兵教兵、组际兵教兵)、教师精讲(师教生、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由备课组推荐第一批实验教师(非毕业班教师)开展实验。一个学期结束后,实验老师结合自己实验实际进行小结,然后根据得失进行调整,自由选择、尝试改革教学模式,重点考虑“四大要素”,学校跟踪课堂调研,不定期组织召开实验老师座谈会,交流心得;
实验教师的几个“一”:期中考试前上一节研讨课,总结一个教学模式,撰写一篇有质量的论文,学校组织发表。条件成熟时教学开放周上展示课,邀请省市专家莅临指导,邀请教育教学专家开展专题培训;
加强学习和交流。仅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考察就去了五批教师,自2012年3月 3日到2013年 5月 5日,合肥十中外派五批教师交流学习,共有34人。
全面认知高效课堂
提高效率 激活学生 分组互动 教师点拨
提高效率是实验目标,激活学生是唯一途径,分组互动是有效方式,教师点拨是必要补充,效果检验是必要保证。一年的探索实践,高效课堂教学的理念已经深入合肥十中广大教师心中: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师要少讲,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坚信改革势在必行。
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师决不替代;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书是学生学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对老师充满希望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学生;让笑声、掌声、欢呼声在课堂上响起。
传统课堂和高效课堂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主”和“被”两个字,想办法让学生主动了,课堂就是新的,反之就是旧的、传统的。所以不能只盯课堂,高效课堂的背后是管理!
先学后教。预习是成功最坚实的一步,只有课前功夫做足,才能享受课上的精彩带来的成功与愉悦。扎实的预习不仅可以收获课下的高效、课上的精彩,更能收获终身受益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习惯。
课堂上教师主动“退居二线”,不断给学生创造机会,不断变化形式,不断鼓励学生,赞赏他,激励他,甚至欣赏他最美丽的错误。用常态的动力(即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课后主动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有生成。合理的分组一般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以4~6人为宜,每人都有明确的分工。
举办教学开放周
示范课彰显高效课堂魅力
课前把班级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各自就本组所选定的专题搜集资料,制作展板,并进行了合作探究学习。课堂展示一共分为三个环节:探究成果展示(即“百年民生”历史展览),各组探究活动小结和学习延伸。
利用课前三分钟,播放一段生物视频,震撼的视频让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油然而生。通过视频,学生不仅巩固了上节课的内容,并且从中引出克里克预测的中心法则。三位同学上黑板写出中心法则的流程图,大家结合课本的资料分析讨论,另三名同学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而最后再进行一一点评。
这是2013年5月合肥十中第18届教学开放周的两节示范课。
合肥十中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虽然强调低调,但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方方面面的认可。该校认为,对高效课堂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学生。本学期期中,学校在高一、高二年级进行了问卷调查。
从学生问卷调查的反馈结果来看,高一高二的课堂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有非常好的效果,这鼓舞了合肥十中教师的信心,也让他们明确了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实践,形成合力,不断反思,深化改革,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