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居住文化:瓦楞飞檐
2013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居住文化:瓦楞飞檐

胡宗宪尚书府
 

徽派建筑温婉雅致而不失富丽,一向受到世人的瞩目。此前几个月,成龙捐献徽州古建筑的新闻铺天盖地,对其的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徽派建筑由此再度进入公众视野,尤其是古建筑的保护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切。

其实,徽派建筑只是安徽建筑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在漫长的人居历史中,皖人因地制宜,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居住文化。只不过从总体来看,仍以皖南的徽派建筑最具特色,并辐射影响了皖北、皖中的居住格局。

而能反映和折射居住文化的,又以府衙官署、名人旧宅、西式洋房、乡土民居为最。居住的历史,其实也是风土人文的历史。因而,居住文化所指向的,安徽历史上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或许正是本期策划要告诉读者的。

西式洋房:居住文化的“西风东渐”

怀远古建筑群:中西合璧的精品

位于怀远县西门岗怀远一中院内的古建筑群,是现今皖北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中西合璧的古建筑施工设计群。沧桑百年,屡遭兵燹,仍有十栋古楼屹立于荆山北麓、卞和洞旁,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北校区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牧师柯德义来怀远传教创办含美学堂(怀远一中前身)时兴建的小西楼、中楼、花厅。南校区有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牧师罗跃南之父维廉先生创办民望、民康医院兴建的七栋门诊、住院和办公楼。

现存的古建筑群,除花厅,余者皆为中西建筑艺术碰撞的结晶。外观马头墙、老虎窗、鱼鳞小瓦、雕梁画栋、飞檐斗角,为典型的中国民族建筑风格;而内部结构中的地下室、转梯、壁炉、百叶窗、起边花纹地板及楼与楼之间的暗道,则是典型的欧式建筑特征。虽迭经战乱破坏,仍保持了中西建筑文化的原汁原味。古楼旁有古花园一处,古桥一座,古井古泉三眼。

芜湖古建筑:日式建筑的两个组团

自1876年开埠通商后,安徽芜湖就汇聚世界近代建筑的地域风格和造型流派,天主堂、领事馆等西式建筑令人流连。

芜湖不仅有大量的西洋建筑,还有东洋建筑。二战期间,日军在赭山顶设有警备司令部。日本建筑在芜湖尚有两个组团,一是江岸路的日本领事馆,后来是日本海军的乐园,二是永平里的日本公寓。芜湖的日式建筑使用了近代建筑的材料和工艺,在建筑功能上更加人性化,如烤火用的烟囱、屋檐下透气的圆孔、推拉窗、踏踏米等。

令人感兴趣的是,西洋建筑登陆芜湖,引领了芜湖的建筑审美情趣,就连徽派积淀深厚的老城也抵挡不住“洋风”。芜湖肖家巷翟家花园、淳良里的胡宅等不仅崇洋,还效法古罗马的拱券甚至吸收古希腊的立柱。这些都成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

名人旧宅:皖籍名人的起居过往

胡宗宪尚书府:“徽州第一家”

胡宗宪是明朝嘉靖时期的一位兵部尚书,也是一位抗倭名臣。

胡宗宪尚书府即胡宗宪故居,坐落在安徽绩溪龙川村,它建筑精巧、布局独特、设计巧妙,以“门阙多、马头墙多、古巷多”而著称于世。

胡宗宪尚书府誉称“徽州第一家”,是徽派建筑的标志。历史上曾以“七世同堂”传为佳话,虽人口众多,分而居之,但分居不分家,彼此和睦相处,故此居又有“二十四个门阙”之雅称。尚书府熔从善堂、松公家祠、徽州官厅、文昌阁、蒙童馆、土地庙、轿亭、余庆堂医馆、小姐楼、逍遥斋及后花园中的徽戏园、寒香园、惜月亭、佛园、梅林亭等为一炉。

赛金花故居:归园仍在,香魂已逝

赛金花闺名赵灵飞,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女子。赛金花故居地处黟县西递、宏村之间,现已成为著名景区。

景区内有赛氏旧居、赛金花亲手栽种的海棠花、赛金花使用过的水井、书斋和其它景物,辟有赛金花故居资料陈列馆,以及一富商赠予赛氏的一处徽州园林——归园。

归园采用了徽州传统的造园手法,巧于因借,通过女儿墙、 漏窗,将园外山容树色。园内亭台楼榭、假山池桥、曲径漏窗、修竹古樟与傍水而建的直廊、曲廊、爬坡廊一同勾勒出一幅醉人的江南山水画。登峰顶,归园全景尽收眼底。放眼望去,可见远处青山、近处田野、周边的古民居村落与整个景区融为一体,自然协调。

如今,归园仍在,只是香魂已逝,永不归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