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时代”,文化多样性的“大时代”
2013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电影“小时代”,文化多样性的“大时代”

叶孤城
 

郭敬明原著并执导的电影《小时代》在一片争议声中热映。上映首日更曾传出个别影院百分之百排片的消息,此举令业内人士哗然。6月29日,导演贾樟柯发微博表示,法国为了保护文化的多样性,规定一部影片的排片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一,市场经济并不等于没有约束,暗讽《小时代》全天播放破坏市场经济秩序。(7月1日《长江日报》)

诚如新闻所提到的,《小时代》不仅在一片争议中上映,上映后则引来了更大的争议。眼下,这部电影更是在价值取向上,受到一些专业影评人的质疑,甚至是批判。但这其实都属于正常现象,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会让艺术朝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本不足虑。

但除了艺术属性外,现代电影本身还具有商业属性,即电影的投资方,是希求回报的。因此,电影在进入市场之前,就会考虑到是否卖座的问题。《小时代》作为拥有大批拥趸的青年作家的小说作品,又经其本人导演拍摄,这已经注定它是一部青春+偶像的商业电影。而且从营销角度来说,它无疑是成功的,票房也是可预期的。

那么,是否可以藉此认为,电影在销售的终端,也就是电影院线,应该完全按照市场的逻辑来安排电影的排片?贾樟柯作为华人电影界享有一定声誉的导演,他关于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观点,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电影毕竟不同于普通商品,文化市场的从业者,需要比其他行业更高的自律。也就是说,电影院线应当自觉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给观众更多的选择权利。即使降低标准,起码不能百分百排片。

由电影“小时代”引发的这场争议,如果能换来“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大时代,那争论就有价值。一旦“有约束的市场”成为商业共识,市场不但不会伤害文艺的传播,反而会营造一种“有选择”的文化环境,为文艺发展带来更多竞争和活力。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