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的雪地中练习 “穿针引线”
2013年6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揭秘解放军狙击手
-35℃的雪地中练习 “穿针引线”

 

狙击手(Sniper)之名,据说源自200多年前驻印度英军射杀沙锥鸟的游戏。“枪王”、“隐形猎杀者”……狙击手的传奇形象,集中诞生于二战时期。今天的狙击手与传统的神枪手有本质区别,他们是体系之下的尖刀,代表着全新的作战理念。

“步兵远程火炮”

2013年5月下旬,在昆明附近的成都军区某综合训练基地,扛着少尉军衔的戴春年,已经和解放军自行设计的第一支大口径反器材狙击步枪——“10狙”一起摸爬滚打了一个多月。

这支口径12.7mm、重26斤,比“88狙”长出40厘米的大家伙,最大射程2000米,有效射程1500米,可精确打击1公里范围内的有生目标。它配有激光瞄准的火控系统,可以自动修正瞄准点,轻型装甲目标、雷达、直升机等都可能被它的瞄准镜锁定。

以色列军队把大口径狙击步枪称作“步兵远程火炮”。“打穿钢板,打断大树”——央视新闻这样描述“10狙”的威猛。

全军狙击手骨干集训此时已接近尾声。204名来自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的顶尖狙击手,一半在南昌陆军学院训练城市居民地作战,另一半在成都军区综合训练基地研习山岳丛林地作战。

检验刚刚开始列装部队的“10狙”的效能,只是此次集训的任务之一。为解放军的狙击作战训练探索新战法和训练模式,并以这批全军选拔的狙击精兵作为推动系统化狙击训练的“种子”,才是集训要义。

在矮松掩映的红土丘陵上,戴春年架起“10狙”,指向右前方高地上的5个目标——在集训落幕前的实弹演示中,它们分别模拟敌炮位侦察雷达、通信车、指挥车、弹药车和油罐车。“右横风,1.1米/秒,933米。”观察员传来耳语。震耳的轰鸣声中,目标全中。

“这只是序曲。”总参军训部陆军训练局局长张大勇大校说,这次集训背后,是战争形态变化、武器装备更新激发的新质战斗力生成,是陆军特战化的转型大势。

他告诉记者,正待建立明晰体系的狙击作战训练,有望在今年底纳入解放军军事训练大纲;尚无专门编制、专业标准的狙击手,也将获得士官晋级制度等方面的支持。

神枪手不是狙击手

“技术过硬的特种兵、神枪手,才可能成为狙击手,但狙击手不仅仅是神枪手。”来自兰州军区47集团军的中尉谢绍璞说。

成都军区综合训练基地副司令员刘宇上校告诉记者,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中的狙击作战,打破了传统理念,“体系支撑、整体联动、节点破袭”成为信息化条件下狙击作战新方式。比如在阿富汗,美军狙击力量在空军火力配合下,采取空地协同、精确狙杀的战术,成功将隐藏于居民区内的塔利班骨干分子狙杀,改变了战场态势;第二次海湾战争,美军狙击排在战役关键阶段,潜行于巴格达城中,散布谣言,放火狙杀,撬动了整个战役的进程。

被狙击手锁进瞄准镜的不仅是敌方人员,他们往往可以起到普通步兵无法达到的战术作用。例如狙击手可以通过对坦克乘员、油箱、潜望镜和通讯设备的射击使其丧失战斗力;可以通过毁伤关键设备,迟滞敌方基地的作战行动。另外,弹药库、油料库、指挥部等也是狙击手青睐的高价值战术目标。

刘宇分析说,战场监视系统越来越发达,连排渗透几乎不可能;而随着狙击器材的进步,狙击小组可独立遂行任务。信息化体系越是发达严密,现身战场实施精确打击的兵力就越是精干。“今天的狙击手与传统的神枪手有本质区别,他们是体系之下的尖刀,代表着全新的作战理念。”

战场不是靶场

近年来狙击手的作用不仅没有下降,还在上升,美军、俄军都在加速狙击手生成。

2011年末,俄军全面启动培养前线狙击手行动。俄军高层认为,最近几十年的战场上,狙击手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甚至比得上整编的坦克群。俄军计划在2016年前培训近1000名狙击手,为每个摩步旅和坦克旅都配备45~90名狙击手。

美军拥有世界最强的狙击力量,营编有狙击班,旅编有狙击排,全军共有狙击手约3500人。

总参陆军训练局合同战术训练处处长孙玉铎向记者介绍道,过去3年间,从鹿寨集训到赴国外强化培训,再到此次集训,我军的狙击手训练都有总部首长批示力推。

他说,为了去年的赴外培训,军训部曾专门去外军有关学院商谈。“这个学院对于狙击手的培训分为5个等级,我们参与的是最初一级,学员回来后水准都高出了一大截。”

这次集训特意邀请他们担任教练员,就是为了借鉴外军的经验做法,让训练更贴近实战。

成都军区综合训练基地作战指挥教研室副主任曾斌少校说,“战场不是靶场,我们不搞精度射击,而是重视应用射击技能,在树上、在带有俯仰角的地形环境中,让学员寻找实战的感觉。”他说。

曾斌告诉记者,这次集训,除了提升狙击手的射击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未来狙击作战的任务样式、基本战法,强化为实战服务的意识。

狙击手不是射击运动员

成都军区综合训练基地教授王必可被称作“西南枪王”。他说,与参加过外军训练的狙击手聊天,得知我们与外军训练最大的差别是“很少杀生”,而国外训练经常以动物为目标;我们是程式的、有规律的训练多,灵活的、实战化的训练少。

他举例说,我们的射手日常训练据枪时为求稳,经常用沙袋甚至黄豆袋托垫,“你能提着沙袋上战场吗?”

狙击手需要过人的精确性、超强的意志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他们特殊的训练方式,经常被媒体详尽报道。

近日,央视军事频道播出解放军狙击手抗干扰训练的视频。教官在狙击手脸上放了数只昆虫,锻炼其忍耐力。

为了调整呼吸,在水里苦练“憋气”;为了据枪稳定,在枪管上挂砖头,在手臂上绑沙袋;为了练眼功,紧盯蚊子之类的微小目标;为了提高食指扣压扳机的敏感度,用食指的第一关节,把一大碗米逐颗拨数清楚。这些都是狙击手训练的“常规动作”。

《解放军报》对沈阳军区一次狙击手训练的报道写道,在-35℃的雪地里,十多名狙击手匍匐在地,面前摆放的是10根钢针、10枚弹壳。先是“穿针引线”,再是10个弹壳“叠罗汉”,培养狙击手的眼力、专注力和手指对微小力度的掌控力。

“未来战争中,狙击手不光是打枪的战士,而是战技全面的特战精兵。”济南军区某综合训练基地司令员沈杨在接受采访时说。

挑战的不是敌人,是自己

戴春年所属的41集团军,以信息化水准闻名,近年也在强化狙击训练。去年集团军集训5个月,还请来心理专家,通过问卷、仪器筛选狙击手人选。经过考核,100人只选拔20人,“淘汰率相当高”。

在专业军事媒体的报道中,频频出现狙击手训练的消息:吉林省军区延边军分区某部战士,每天在深山中将近12个小时的狙击训练;兰州军区的200多名狙击手,钻进沙漠戈壁、深山丛林,在蚊虫肆虐的草丛里一趴就是十多个小时;济南军区所属20多支部队选拔出的50名狙击高手,被“抛”到大别山腹地绵延100多公里的深山峡谷里,展开72小时比武。

济南军区的“魔鬼猎人”集训,兰州军区的“猎人基地”,还有北京军区、南京军区的全军优秀狙击手典型,都声名远播。

无论一线官兵还是总部首长,对于目前狙击作战的发展障碍都有清晰认识:编制不到位。外军的狙击手很多都三四十岁,心智成熟,我军需要士官制度配合,以留住人才;武器装备需切合实战需要,并成为系统,除了“10狙”、“88狙”,还应有由点及面的装备组合;训练模式和评价标准也急需健全。

“我们最大的挑战还是观念和素质。”张大勇说。   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