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报道 搭载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邱建文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9日17时左右返回母船,潜水器同时带回了蜘蛛蟹和冷珊瑚等珍贵海底样品。
19日9时27分左右,“蛟龙”号被布放至水中,大约15分钟后,“蛟龙”号注水完毕开始下潜。下潜区域是南海一冷泉区,水下作业约4.5小时。15时42分,“蛟龙”号抛弃压载铁开始上浮,17时左右被回收至母船甲板,邱建文等三名下潜人员出舱。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周怀阳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首位“乘客”,这位海洋专家在南海海底见到了一种奇特景观。他表示,新发现的物质不能确定是生物还是矿物,可能是人类从来没见过。
据介绍,这些生物样品有利于研究海洋极端环境下生命间的密切关系。海洋极端环境下的生物链属于黑暗生物链,他们不依光合作用,而是依海底流体中的甲烷和硫化氢等为生,现在对这个生物链的认识还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