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的安全锤一年丢千余把,近日,湖北襄阳市公交总公司打算将用红砖代替,既保证应急,又避免被盗。(6月17日《楚天快报》)
公交车最初配备安全锤而不是“安全砖头”,肯定有不少方面的考虑,一是安全锤的质量大小,应该是多数人能够很好使上劲的;二是安全锤体积小,便于摆放;三者,安全锤能很方便地“取出来”。在救命时,安全锤的这些特性——便利性、方便性、可行性等,能极大地提高救命效率,最大限度地确保安全。这些功能,用来替代的砖头具备么?
因而,就眼下而言,必须对砖头进行科学的“安全验证”,即如何最快地拿到砖头,又老少皆宜地使用砖头,以便在最快速的时间里赢得抢救的生机。毕竟,砖头不同于安全锤,无论是质量的笨重还是体积的过大,似乎都有可能耽搁使用者砸碎玻璃的效率,在争分夺秒的救命行动中,砖头似乎并没有天然具备安全锤的优势。自然,这些不过是笔者从生活常识中得出的并不专业的结论,至于其救命效率如何,还需科学的安全验证,不然,便不应“仓促上阵”、替代安全锤。
砖头也好、安全锤也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安全,只要砖头能经过科学的安全验证,其作为替代品也并无什么不妥。不过,在安全锤频频丢失的现状下,除却寻找替代品外,还应加强道德教育和安全宣传教育,让市民自觉地去保护安全锤,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在公交车上,安全锤是“救命武器”、是不可或缺的,切勿因“小利”而忘记了“大义”,最后受到伤害的,很可能就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