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普遍称高考数学试题“有点难”
部分省(市)高考作文题
部分题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
“中国式过马路”等热点成考题
3上一篇 2013年6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语文
“中国式过马路”等热点成考题

□蚌埠铁路中学高级教师 刘冬青
 

“蛟龙号”“辽宁舰”等成考题

在今年语文试题具体的设题操作上,一般论述类文章的一二两题,充分考虑了理性思维的演绎特点,着手从文本的结构方式和思维层次方面命题,将语文文字的形象性和逻辑思维的理性结合起来,引导解决语文问题,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语言文字运用类试题突出了对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引导。字词句材料的选择,充分考虑到社会生活的广度和信息容量(如“舌尖上的中国”、“蛟龙号”“城镇化”“辽宁舰”等),使考生能在鲜活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语言现象,分析和解决问题。关于《兰亭集序》的图文材料巧妙地借助学生高中语文学习的“旧知”,设置分析综合性问题,切合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活泼而有新意。

今年的古代诗文阅读可谓面貌一新。文言阅读的两段材料分别选自刘向的《说苑》和司马迁的《史记》,二者均为用典范的汉代文言写成的经典,选文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两则材料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第一则见于《说苑·奉使》,记录了陆贾出使南越,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的经过。第二则选自《史记·南越列传》,补充交待尉佗的背景,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前面的文本。材料的历史背景学生很熟悉,且主要由对话构成,有情境,语言生动,生活气息浓厚;其内容导向积极,有不错的教育意义。

古诗鉴赏同样是“双料”呈现,远隔时空的“唱和之作”形式新颖,结构简洁,语言浅易。两篇作品通过巧构意象与环境描写抒发了秋夜的孤独之感,只不过韦诗“高雅闲淡”,而赵诗孤苦悲凉,思想情感的同中有异不但淡化了学生阅读思考的陌生感,而且巧妙借助思维的内在连贯性给学生答题提供了明确的参照角度,彰显人文精神。

萧伯纳的妙语引出“追问”话题

今年的作文依然以材料的形式呈现,命题借爱尔兰文豪萧伯纳剧本中的两句话巧妙地引导出关于“追问”的话题,就已经发生的事追问“为什么会这样”,梦想不曾发生的事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将追问与质疑勾连起来,铺设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交融之路,着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思考,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的理性精神,这样既有极大的思维张力,又留出了广阔的发散空间,包蕴丰富,让人赞叹。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