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屈原,接到这个题目,我有说不出来的一种感受——绝对不是喜悦,而是惆怅。”
屈原与端午,屈原与文学,自然不需言语。但在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钱斌心里,他有着另外一个角度——科学史的角度去剖析屈原。
端午节的纪念主角:他不仅是文学家,也是“科学家”
“因为如果从中国古代法医学的角度来关照屈原,古人的三大自杀方式——投缳(上吊)、服毒、投水(跳水自杀),这三种死法里居然有两种(服毒和投水)和屈原有着文化关联。所以,从法医学的角度来说,屈原这个名字是笼罩着一层死亡阴影的。”钱斌在采访中举例,中国古代有一种鸟叫鸩鸟……
《离骚》中有这样一句:“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雄鸩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说屈原看见女戎国的美女,便托鸩鸟为媒,鸩鸟不肯并且远离了他。接着他又想托另外一种鸟为媒,但又犹豫狐疑,怕它完成不了任务。
那么,鸩鸟究竟是一种什么鸟呢?这种鸟大概比猫头鹰大一点,浑身紫黑或紫绿色羽毛,脖子像秃鹫一样伸出来,眼睛也充满了血丝。这种鸟以蛇蝎为食,而且特别喜欢吃毒栗子。因为以毒物为食,所以鸩鸟就非常毒了,甚至它的巢周围几十步以内都寸草不生;它排下的粪便滴在岩石上,岩石上就会有一个个的黑点。
“到了宋元以后,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可以在矿物质里提取毒性更大的毒物,如砒霜。不过,虽然人们用了砒霜,但是鸩在历史上太有名了,于是它就有了点文化意义——即使我们是用砒霜自杀,但也还是称为‘饮鸩’”。钱斌告诉记者,严格来说,这个和屈原的关系并不太大,只是他将鸩鸟的信息记载在《离骚》里而已。不过却给我们一个提示:大家平常看楚辞,可能看到的只是一些文学方面的东西;但是如果换个角度,可能看到的却是科学方面的东西。楚辞里面记载了大量的南方的物产和社会情况,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资料。
端午节包粽子来历:多角度分析让文化得以全面滋养
而投水和屈原的关联性就大了。
“屈原有志报国,却遭到楚王的放逐。当白起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传来,屈原觉得自己的理想破灭了,只有以死明志,于是抱石投汨罗江而死。据说他的遗体没有浮上来,百姓们怕鱼虾糟蹋屈原的遗体,就将饭团投入江中,这就是端午节包粽子习俗的来历。”钱斌告诉记者,屈原一定不是第一个投水的,你看他自我了结得那么彻底,肯定是跟别人学的;屈原一定也不是最后一个,在他之后投水而死的人成千上万。但是屈原肯定是最有名的一个,因为他的投水影响了后人自杀的行为模式,是有文化意义的。
“由于历代统治者不断地给屈原以封号,不断肯定屈原的某些行为,某一种精神,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我们对屈原的基本认识。我们认为屈原是一个伟大的人,是一个爱国的人,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我们去崇拜和敬仰他,我们去效仿他,乃至于效仿他的某一种行为(投水),虽然这种行为未必值得效仿。”谈及为何要另辟蹊径,从科学史的角度剖析屈原,钱斌是这样问答记者的:“今天我们在这里讲屈原,讲一讲我们爱国精神的一个楷模,讲一讲这位中国诗坛的诗祖,讲一讲这位世界历史文化名人,讲一讲这位端午节的纪念主角,其实我们是在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只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切入进去,我们才能得到传统文化更为全面的滋养。”
钱斌,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主讲《千年一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