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朋好友团聚的由头
最是难忘 儿时端午
3上一篇 2013年6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最是难忘 儿时端午
受访者:祝凤鸣,诗人,60年代生人
张亚琴
 

进城十年,今年春天,

父亲将两枝绿艾

斜插在我家防盗门上,

我惊讶于这冰冷铁管萌发的新芽。

从七月到九月,

天空阴晴不定,胎儿

在母腹成熟,艾叶渐渐干枯。

黎明的木盆显得粗糙,

新生的儿子在艾叶水中啼哭,

这弥漫的爱

这世间清苦的热气!

这首诗作于1996年,源自我省当代著名诗人祝凤鸣的《苦艾诗》。它曾入选2011年北京地铁四号线打造的“四号诗歌坊”。这是一首关于端午节风俗的诗,却表达了对父亲感恩想念的情感。

其实,对于端午节的记忆,祝凤鸣只能想起胸前挂着的那颗红鸡蛋。

从小,祝凤鸣生长在宿松县的一个小乡村,那里的端午节特色就是小孩子要挂个红鸡蛋。所谓红鸡蛋,就是把鸡蛋煮熟,再涂上“一品红”的粉末,把蛋壳染成红色,用红线网兜兜住,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一般来说,一人只挂一个。为的是保佑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对于那个时候的孩子们来说,鸡蛋可是个好东西,只有过年才可以吃得上。

所以,每当此时,祝凤鸣都很“生气”:都挂在自己脖子上了,却只能留在晚上吃!于是,他们一般大的孩子们,也有自己的“绝招”:把红网兜搞破一个洞,把鸡蛋一点点抠出来吃。虽然经常是鸡蛋吃完了,但从外观上来看,胸前还有个红鸡蛋挂着。

说起往事,祝凤鸣笑了:“那个时候的我,可调皮了!”

长大之后,祝凤鸣在繁忙之余,对端午节的概念就很淡薄了。

直到他的双胞胎儿子出生的那年。

端午节时,被接到合肥的父母像在老家一样,买来了艾叶插在防盗门上。祝凤鸣下班回家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绿的艾草叶子,他已经多年没有买过了。

“那一刹那,深切地感受到亲情和父母的关爱带给我们家庭的温暖。”

那年的艾叶枯萎后,父母把它晒干后收了起来。

直到9月,祝凤鸣的两个孩子出生后,他才知道了艾叶的另一种用途。“孩子们满月后,我的父母把艾叶拿出来给他们俩洗澡,说这个一来可以消毒杀菌,二来能够驱邪避灾。”

祝凤鸣说,从那以后,每年的端午节,看到满大街的艾叶,他总会想起父母亲。因为,父母亲的关爱如同那年的艾叶,细心,体贴:“过端午,是对我父母的一个惦念!”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