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黄一红” 开心岁月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
下一篇4 2013年6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五黄一红” 开心岁月
受访者:牛耘,民俗专家,20年代生人
张亚琴
 

对于86岁的牛耘来说,最隆重的端午节是在抗日战争之前的7岁至9岁的时间。

“那时候,端午节每家都是很热闹的!”回忆起往事,老人家还是历历在目。

早上起来,牛耘首先看到的,就是吊在客厅里点着的盘香(类似现在的蚊香,但体积比较大),一直点到晚上才会结束。然后,家人端来的早饭,是自家包的粽子和从街上店里买来的绿豆糕。

“和现在一样,当时门前也会挂着艾叶和菖蒲。”牛耘说。“此外,老合肥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传统,就是端午中午吃‘五黄一红’。”

所谓的“五黄一红”,就是当天吃的菜里,必须要有烧黄鳝、拌黄瓜、烧黄鱼、咸鸭蛋黄,喝雄黄酒和红苋菜汤。牛耘介绍道,合肥民间相信吃了‘五黄一红’就会五毒不侵,四季平安。而且,过去雄黄酒是将雄黄加入白酒中直接饮用,可现在大家都知道雄黄含有毒素成分,饮雄黄酒的人越来越少,所以“端午食五黄”习俗也渐渐变得残缺起来。

“小孩是不能喝酒的,因此,雄黄酒还有另一个用法。”原来,在端午这一天,家人都用手蘸着雄黄酒,在牛耘头上写个“王”字,并在耳朵后面、前胸、手臂都涂抹一点,以示可以祛毒,从而保护小孩子百病不生。

“合肥人过端午除了吃的方面有讲究外,在穿和装饰的方面也颇有特色。”从牛耘的话语中,我们知道了那个年代的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将绣上蝎子、蜈蚣、毒蛇、癞蛤蟆、壁虎这“五毒”形象的红肚兜给小孩子穿,认为可以驱“五毒”,防瘟疫。同时,还要赠送香包给小孩子,香包又叫香荷包,一般为鸡心形、粽形,内装有雄黄、艾草、白芷等中药成分,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

“还有一种习俗,现在也看不到了。就是节日家家户户要挂钟馗像。”牛耘很小的时候,就听家里的大人们说,钟馗是唐代一位儒生,因貌丑被皇帝除名,钟馗一怒之下力碰殿堂阶梯而死。后钟馗被附会成专门捉鬼的鬼王,并且成为人们在岁末时张挂的门神。由于五月瘟疫易于流行,死者众多,人们想起专门捉鬼的钟馗,于是就在端午节悬挂钟馗像了。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