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对IPO改革的传闻颇多,但综合媒体报道,改革的方案大致有两项。一是批量发行和上市,不过这很难称得上实质性改革,毕竟当初创业板开闸之时,第一批上市的公司就达到了28家;另一个则是可能推出优先股制度试点,按照官方的标准陈述:“证监会正积极推进开展优先股改革工作,但尚无具体时间表。”若按照字面的理解,未来优先股有望推出,但未必能赶上IPO重启的进度。
所谓优先股,是相对于普通股而言,主要指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优先于普通股。优先股主要有三大特征:首先,优先股通常预先定明股息收益率,由于优先股股息率事先固定,所以优先股的股息一般不会根据公司经营情况而增减,而且一般也不能参与公司的分红,但优先股可以先于普通股获得股息。其次,优先股的权利范围小。优先股股东一般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股份公司的重大经营无投票权。最后,如果公司股东大会需要讨论与优先股有关的索偿权,即优先股的索偿权先于普通股,而次于债权人。
那么,对股市来说,推出优先股是利好还是利空呢?在笔者看来,这应该是利好,因为如果优先股的三个特征能够得到充分体现,那就相当于市场迎来了一个不以抛售股票套现为目的的大股东。原来的IPO制度太不靠谱,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套现的过程,“创业”只是原始股东的一个幌子,其手中的股票全部“胜利大逃亡”就是“创业”之路的重点,做股东的目的是为了最终不做股东,这样的制度如果不改变,中国股市将难改融资市的尴尬,而IPO也将随着市场波动不断地开闸关闸,最后陷入死局。所以,要从这一恶性循环中走出来,对IPO制度进行实质性改革是关键,而对于二级市场来说,未来能不能有大行情 ,也要看改革是不是彻底。
当然,在优先股还没有正式推出之前,市场的期望值还是不要太高。毕竟中国的股市具有中国特色,很多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就会“走样”。例如上文提到的三个特征,优先索偿权几乎是形同虚设,中国股市已经运行了20多年,谁见过上市公司清偿了?就其他两条特征而言,中国的投资人是否会愿意掏钱成为只收股利而没有投票权的股东呢?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果优先股在执行过程中走样,那很可能会出现什么都“优先”的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