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留守流动儿童得到很好的照顾,及时弥补情感缺失,我省将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纳入了民生工程,并且招募了“爱心妈妈”、“爱心爸爸”。那么,留守流动儿童的生活现状怎样?“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记者来到了大圩镇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进行了实地探访。
留守儿童:好想爸爸妈妈陪我过节
下午4点钟一过,孩子们便开始陆陆续续地走进活动室。
“我们这里要求每个人都要签到。”大圩镇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的爱心妈妈刘言莉告诉记者。
小悦是留守流动儿童室内的一位“常客”,常年跟着奶奶生活。在交流中,记者了解到,小悦的父母已经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已经改嫁,在小悦的内心深处,妈妈是他渴望而很难有机会叫出的字眼。
问及小悦的“六一”心愿,他沉默了许久,很小声地说了句:“我好想爸爸妈妈陪我一起过节!”
刘言莉告诉记者,在这所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共有21位“常客”。
爱心妈妈:许多孩子都想叫我“妈”
“我可以叫你一声‘妈妈’吗?”这是孩子们问刘言莉最多的问题。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刘言莉的内心都是酸酸的。
爱心妈妈刘言莉是这所留守流动活动室的志愿者,自己除了照顾6岁的孩子外,剩余的时间就待在活动室内,帮忙整理下孩子们的档案资料和学习游乐设施。
刘言莉打开活动室的电脑,桌面上放着一些英语方面的学习资料,这些都是刘言莉给孩子们下载的。
去年,活动室刚开放没多久,刘言莉便主动报名成为这所活动室的爱心妈妈,义务给这里的孩子们服务。刚来时,许多孩子显得非常孤僻,也不愿与人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孩子们变得开朗多了。”
志愿者: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帮助
平日里,留守流动活动室内经常会有些大学生志愿者前来帮孩子辅导功课,陪孩子进行课外活动。记者采访的当日,正好遇到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社体系的8位志愿者提前来陪孩子们过“六一”。
志愿者王成告诉记者,每周三,他们都会有三五位同学来这里给孩子们辅导功课,看着孩子们把作业做完,再给他们进行一些知识讲解。“看着他们学习成绩有所进步,我们也觉得非常值得。”
这里还有一位退休教师郑明玲,她负责辅导孩子们的学习。“除了教给孩子们一些学习知识,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部门声音:建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
“2010年,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项目纳入民生工程,三年共建成83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实现了乡镇全覆盖的目标。”合肥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活动室大部分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部分设在留守儿童较集中、基础条件较好的社区(村),现已全部建成开放。
据介绍,每个活动室场地均超过了20平方米;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2天,寒暑假增加开放时间,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统一持证上岗。
此外,合肥市各级妇联组织组建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志愿者队伍,动员广大乡镇干部、教师、离退休老干部等各界热心人士争当“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共招募爱心志愿者11233人。